視覺之旅 另一種想像與敘事

陳吉寶.陳狐狸 |2015.05.31
2041觀看次
字級
繪圖/Julie van Wezemael
《視覺講義:24個全球青年藝術家的圖像敘事》 作者:陳吉寶、陳狐狸 出版社:大家出版 圖/大家出版提供
圖/鄭曉嶸作品
圖/李更多作品
圖/李更多作品

文/陳吉寶.陳狐狸 圖/大家出版提供

我們都曾經長久凝視一張莫名的圖片,它橫亙在我們和現實之間,截斷時間和空間,卻展示著另一個世界。當我們凝視它,我們彷彿看見了鄉愁或夢境,是想望也是夢魘,是歷史更是潛意識。這本《視覺講義》,是一篇篇視覺沉溺的圖像之書,獻給曖昧不明、渾沌難辨的視覺之旅,一個必須藉由觀看才能啟動的想像和敘事。

圖之於像,猶如翻譯之於引用,一個是對外在世界的轉譯,經過不斷的內化與反芻,最後手執畫筆,故事一點一滴地流淌成形,從無到有,時空象限無盡堆疊,一座幻之河;而攝影,永恆的關於真實與否的辯論,其實都直指攝影作為記錄真實的唯一手段。攝影影像是故事的局部、時間的停頓,是時空切片的任意挪移。

圖與像,是觀看亦是想像,是夢想之地亦是現實的荊棘,一片時間空間倒錯翻轉而成的平面,所暗示的其實是一個開放的故事,想像的邀請。也許對於圖像的想像並不止存在於畫面裡,更是在圖像和觀看者之間,只有通過觀看者的凝視,圖與像才能完整賦形,也只有在凝視之後,未說完的故事才能再次細細地被填充。

《視覺講義》是一本關於視線與想像的練習,二十四位藝術家用繪畫和攝影陳述自己的世界,通過訪問,我們更能清楚地看見每位藝術家的創作路程,有些人極度直覺,認為創作是發洩內心世界自然而然的過程;有些人卻細細雕琢,執著地打造一塊夢中的地域、一顆自給自足的星球。

當訪問與作品對照,我們彷彿看到一條崎嶇的蹊徑,通往藝術家的內心,也通往觀看者自身的記憶與經驗,而這本書就是一次次匍匐的行跡、練習的紀錄,摸索著圖像與文字的關係並嘗試理解的過程。

青年藝術家1

鄭曉嶸

Hsiao-Ron Cheng

出生於台北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自述是個認真用力思考某些特定事物,

除此之外容易顯得沒有常識的人

世界上最讓他擔憂的問題是「人」

純粹美好太過虛假

畫畫大概是我唯一會的事情,所以也只好不停地畫……台灣的美術教育在考試體制下被訓練成只會畫靜物的列印機,進入美術系後逐漸體會畫畫不只是這樣,但我已認定我不會畫畫也不想再畫了。無意間看見南非藝術家Jane Alexander 的雕塑作品,深受震撼而再度有想畫的欲望。

一開始還是畫不出什麼東西來,想讓畫面天馬行空,但像是一道大牆擋在前面哪兒都去不了;後來漸漸體會到,想要讓創意異於常人,就必須讓自己遠離常人或是人。畢業後很孤僻地在家創作接案,對於自己與作品感到氣餒,就順勢把這股黑暗情緒帶進作品裡,架構自己想像的世界。當我不再那麼融入「社群」後,自己的聲音漸漸大於被常理灌輸的聲音;在內心的聲音愈來愈響亮後,算是突破那道牆,更能隨心所欲地創作。

現在每天都算過得開心,雖然有時會突然對環境過於氣憤與不滿,但畫裡那種憂鬱又複雜的眼神好像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了。我喜歡美好,但沒有深度的純粹美好讓我覺得太過虛假無聊,所以美好與殘酷的結合是我喜歡的題材,更真實地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

肖像系列的創作,綜合我自己以及我所喜歡/不喜歡的一切關於女人的特質,我同時是涉入故事的參與者又同時是跳脫第一人稱的說書人;大概是因為作畫時間都滿長的,我會反反覆覆地把每個當下的想法都加進去,完成的作品不會像攝影那樣捕捉一個快門下的情緒,而是長達好幾天的累積。所呈現的是比較類似一種過程,好比一塊被同個人在不同時間下重複踩踏的地板,那反覆的腳印呈現的一種過程。

而創作風格這種東西就像是累積、沉澱、過濾後的物體,我現在或一輩子都會處於挑揀的狀態。舉比較鮮明的例子,我喜歡淡雅溫柔的顏色,所以我挑掉鮮豔或深沉的配色;我喜歡乾淨的畫面,所以我逐漸摒棄過於繁雜的構圖……以此類推,當喜好能愈來愈分明,理由愈來愈個人並且深入各個細節,風格就會愈來愈強烈。

圖/鄭曉嶸作品

青年藝術家2

李更多

Lees More

出生於台東

歷史系學生,傲嬌教主,東部最強女工頭

如果妳覺得我活得夢幻,

那是因為妳不知道我竟是那麼通俗平凡

世界上最讓他擔憂的問題是孩童與婦女暴力

痛徹心扉留下作品

照片裡的女孩看起來總是哀傷,在沉穩的色澤和居家的日常中,直視鏡頭的目光隱含了一種暗潮洶湧的暴力。那些照片都是在發生一些事情,感到痛徹心扉之後所留下的照片。

離開台北返回台東的日子非常難熬,自以為是的年輕少女無法原諒這個環境,無法忍受沒有親近的人的寂寞,無法和家人相處,窘迫的故鄉讓人無所適從。悲憤不已的狀況之下,總是幻想著他方的生活,總是認為有更好的方式,對他人殘忍,對自己殘忍,想著出逃。

雖然說我並未想著要以攝影做為那種傳說中「為自己發聲」的抒發方式,但是依然有意營造一種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尋常,有種莫名的騷動,巨大的悲憤,洶湧的暴力,我稱之為「狂氣」。所以我從不打算對鏡頭笑,因為笑容有種太真實的感覺,也不走隨拍或捕捉瞬間的風格。所有拍攝的照片都是setting好的,像一個電影的鏡頭,或者是編排的場景。盡量的去生活化。

非常多的手部和臉部的自拍照,幾乎省略了和場景的互動而像大頭照般的直視著鏡頭,這就是我想像中我想要我的照片看起來的樣子。創作出發是以視覺為主,我喜歡皮膚的色澤,我有很多顏色的洋裝,我想看看那些美麗的衣物和潤澤的皮膚相互輝映的樣子,我想知道那是甚麼樣子,便試著拍攝了一些照片。後來發覺這樣的表現方式不錯,就接著以「系列」的方式繼續下去。

我拍照像打游擊戰一樣,啪啪啪啪的就結束了。其實日常生活中花在拍照的時間都非常短。再者,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拍攝自己的肖像而拍照。我想要拍攝人像,但如先前所言,在家鄉過著孤獨日子的我沒有可以拍攝的對象,只好把鏡頭轉向自己。所以本來就不是以自拍為出發點的作品,自然發展成迥異於女性藝術家的自拍照。

我並不追求表面以下的意義,但期待你們觀看後千萬次的撞擊。

而會有甚麼感受,撼動什麼不撼動什麼,那都是你們自己的事,跟我在拍攝的當下毫無關係。

圖/李更多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