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趣談】 障泥未解玉驄驕

文/周玲惠 |2015.05.25
1989觀看次
字級

文/周玲惠

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寫下不朽的詩詞無數,其中〈西江月〉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句中「障泥」,是指用錦或棉布製的馬韉,亦即墊在馬鞍之下的墊褥,一直垂到馬腹兩邊,其作用一方面減少馬及馬鞍的摩擦,也讓乘坐者更平穩舒適;二方面用以遮塵土,避免騎坐者的衣衫染塵土泥汙。

「障泥未解」之典故出自《晉書·王濟傳》:「濟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乾障泥,前有水,終不肯渡。濟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王濟了解馬性,他認為該馬不肯過河,是因馬背上掛著乾的障泥,馬捨不得這障泥弄溼了。因此,王濟讓人將該障泥解下,馬才願意過河。

西洋有一則故事。一個商人買了一頭驢子,這商人是作鹽的生意,他帶著驢子來到濱海城市商店買鹽到內陸去賣。商人買了三大袋子鹽,驢馱得好重,累得滿頭大汗。他們來到小河邊,小河旁長滿了青苔,驢子剛要過河,一不小心摔到河裡。驢子好不容易站了起來,發現鹽輕了許多。驢子馱著輕了許多的鹽,高高興興的回家。

第二次主人又買了三大袋子的鹽,也再度來到小河邊。這次驢子故意摔倒,直到牠感覺鹽少得差不多,才心滿意足的爬上來。之後每次過河,驢子都會故意摔倒。商人很生氣,心想這隻驢子在搗鬼,一定要好好教訓牠。

商人又一次趕驢來到城市,這回他買的是棉花。驢馱著輕輕的棉花,腳步也快了許多,很快就來到了小河邊。驢子停了一會兒,心想:「這麼輕的東西等會再融化,就會更輕了。」驢子又故意的摔進了河裡,這回,驢子感覺背上變重許多。原來,棉花吸了許多的水,所以變得好重。

驢子怎麼也站不起來,牠不停地大叫。主人笑著把驢子從水中拉了上來,驢子馱著比原來重十倍的溼棉花,辛辛苦苦地走回家。從此,這匹驢子,走到河邊時,再也不敢任意為了減重跌入水中。

王濟認為將該馬不肯過河,是憐惜乾的障泥,將障泥解下,馬才願意過河。我倒是認為也許是那匹馬了解,過河時身上的障泥會吸飽水而變得更重,才不願過河。所以那匹驢子過河的故事,也很有可能是真實的,而不僅是伊索寓言式的比喻而已。

不過這兩個故事同樣表示動物有智慧,雖不能言語,但很聰明,會用方法表達喜好,會表示抗議,當然也可以接受教導,改正錯誤之行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