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傳「龍」的人

文/黃大一 |2015.05.17
1127觀看次
字級

文/黃大一(古生物學家、中華玩石家地科協會創會理事

恐龍是在諸多古生物當中,我最喜歡的化石,牠們有太多迷人的奧祕,等著大家去發掘和發現。過去中華玩石家地科協會舉辦的「百戰天龍」活動,帶著國小的小朋友和家長,到大陸雲南和美國蒙大拿州去挖恐龍,大家不只學習到很多恐龍的真知識,也親自與恐龍面對面,有第一手的親身體驗;如今,這些小朋友都長大了,其中有幾位也成為古生物學者了,真棒。

在二○○三年寒假,我們的「百戰天龍」到了雲南挖恐龍,在大陸中央電視台採訪過程中,我無意間看到並撿起左腳旁的一塊怪石頭,到了二○○九年,透過德國波昂大學的微型電腦斷層掃描,證明了它是一億九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祿豐龍)胚胎,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恐龍胚胎!

二○一三年四月,我們的初期研究成果刊登在全球最頂尖的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為封面論文,還被選為該年度全球最傑出十大科研成就的第四名。這篇論文,在我「看進骨頭內」的思維領導下,我們在全球首創「恐龍胚胎學」,而且台灣五位學者還在這些快二億年前的恐龍胚胎化石內,找到了有機殘留物膠原蛋白,這是全世界化石內保存者有機物的最古老紀錄,震驚全球。

我說這些,不是我臭屁,而是希望鼓勵小朋友,能抓住小時候的興趣,隨著年歲長大,不棄不捨,即便不能成為專業的古生物學者,也能好好研究探討很迷人的恐龍。儘管台灣的地層沒有恐龍,但是只要有心和努力,台灣的學者仍然可以在恐龍學上做出很重大的貢獻,改寫人們對恐龍的認知。

比方說,以前因為「恐龍」這個詞的命名為「恐怖的蜥蜴」,蜥蜴是冷血的爬行類,導致人們對於恐龍有很多錯誤的認知;可是,從出土愈來愈多的恐龍化石,證明了恐龍是介於冷血爬行類和溫血鳥類之間的動物,而且比較靠近鳥類。

事實上,如今的恐龍學把恐龍分成兩大類:不會飛的恐龍和會飛的恐龍,前者在六千五百萬年前都死光光了,後者就是我們今天吃的「啃大雞」鳥類;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證據,就是恐龍會餵養牠們的小貝比,有些鳥類就是如此,而爬行類,如綠蠵龜,龜媽媽到澎湖望安海邊沙灘上挖個洞,啪啦啪啦下蛋後,用沙子掩埋起來,龜媽媽就走了,這些龜蛋孵化出來後,沒有父母的照顧和餵養,小王八必須自求多福,趕快爬到海裡去,免得被海鳥吃掉。

諸如此類的情況,在恐龍方面,還有很多很有趣的奧祕,等著你我去研究發現,小朋友加油!做個很棒的傳「龍」的人。

(本文摘自《烏龍院—動物星球1:恐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