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真義

文/永本法師 |2015.04.12
3323觀看次
字級
永本法師 圖/人間社
持戒的真義 圖/人間社
持戒的真義 圖/人間社

文/永本法師

圖/人間社

戒,是佛教徒的道德規範;戒,是身心清淨的藥方;戒,是佛教徒修學佛法的根本;「戒」是對治大惡病的良藥;故「戒」可以作為我們心靈的守護。持戒,能長養善法的福德,能成就成佛的菩提資糧。

戒不是用來「讀誦」的,而是要去實踐「奉行」。戒的根本精神,在於「止惡行善,饒益有情」。持戒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沒有恐懼、害怕、不安,生命、財產不受到威脅,過著和樂自在的生活。因此,持戒者應以無所得之心,對犯戒者不入相,以平常心來看待,才能從持戒中到達彼岸。而持戒的真義,是為了淨化自己、慈悲他人、尊重他人、不干涉他人的權利和自由。能如法的持戒,就不會擾亂他人。

依在家信眾而言,有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菩薩戒。經典記載:三皈、五戒得人身,十善、八齋能生天,持十戒、具足戒,出煩惱之愛河,得羅漢之聖果。受持菩薩戒,能成就菩薩因地的發心,圓滿無上菩提,達至佛果。

談持戒的真義,若從五戒來說,不殺生,就是對別人的生命不侵犯;不殺生而護生,自然能獲得健康長壽。不偷盜,就是對別人的財產不侵犯;不偷盜而布施,自然能發財富貴。不邪淫,就是對別人的身體不侵犯;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節,自然家庭和諧美滿。不妄語,就是對別人的名譽不侵犯;不妄語而讚歎他人,自然能獲得善名美譽。不飲酒,就是對自己的理智不傷害,進而不去侵犯別人。不喝酒而遠離毒品的誘惑,自然身體健康,智慧清明。

又,在寺廟中受持一天一夜的八關齋戒,主要是學習出家人出離世間束縛的清淨生活。持八關齋戒,可防止身口意三業之惡行,關閉惡道之門;進而能回到家庭,時時「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就是淨化三業,利益別人。

在家的菩薩戒,以三聚淨戒為代表:

1.攝律儀戒,要有基本的行為、道德,品行端正。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作。

2.攝善法戒:誓願實踐一切善法,以修習諸善為戒;如修橋鋪路,廣結善緣。

3.饒益有情戒:發心教化眾生,使得利益。即說明受菩薩戒者,一方面固然消極的規範身心,止惡息罪;一方面更應積極廣修善行,廣作善事,發揮菩薩服務奉獻的精神,以期自利利他。

佛教是一個倡導平等的宗教,例如「人人皆可成佛」、「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成佛」,都是對於人格的尊重。這種特質經過持守戒律來實踐、昇華,不僅尊重「人權」,也能尊重「生權」,這是未來提昇全人類人格素質的重要目標。是以透過五戒、十善,乃至全方位的菩薩三聚淨戒的實踐,而能「完成人格」、「圓滿菩提」,繼而「自利利他」、「自度度人」。

星雲大師說:「佛教的道德標準,以五戒十善的規範,健全人格;以聖賢濟世利人的胸懷,昇華道德;以菩薩般若空慧的真理,明心見性。」因此,舉凡出於利眾的悲心,且不違背世間禮法和菩薩饒益有情的大乘精神,都是我們完成人格,圓滿菩提的資糧。

平時,若能實踐布施結緣、不念舊惡、慚恥美德、守護六根、不請之友、權巧方便、利樂有情、普同供養、四恩總報、弘法利生、尊重包容、心意柔和、愛語讚歎、守護正念,不做焦芽敗種等等,就是具足佛教善美淨戒的道德標準,也就是受持淨戒的真義了。

(參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戒定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