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台灣夢 系列二 六個完美的藝術家 Artista Perfetto 上

文與圖/李雨夢、楊傑銘 |2015.04.09
2954觀看次
字級
台港兩地咖啡文化的差異,是六個朋友選擇台灣開店的其中一個原因,咖啡在台灣,好像可以煮出不一樣的人生,這是在香港不敢想像的生活方式。 圖/李雨夢、楊傑銘
台港兩地咖啡文化的差異,是六個朋友選擇台灣開店的其中一個原因,咖啡在台灣,好像可以煮出不一樣的人生,這是在香港不敢想像的生活方式。 圖/李雨夢、楊傑銘

文與圖/李雨夢、楊傑銘

咖啡與藝術的結合

「麻煩一杯熱拿鐵!」

不一會兒,熱騰騰的鮮奶咖啡送到面前,當看到那個以女子側面為拉花的圖案,不禁暗自輕嘆「好厲害」。從前喝咖啡時,看到的拉花不過是些簡簡單單的形狀,這麼繁複而令人驚豔的,倒是第一次看見。以為是熟練的老師傅所創作出來,怎料到是年紀輕得還不到三字頭的大男孩,不過二十多歲,已經奪得了世界拉花比賽的冠軍。於是,拉花成為了Artista Perfetto的「鎮店之寶」,也是六個大男孩樂此不疲的咖啡事業。

年齡介乎於二十四至二十七歲的一群香港年輕人,蕭奕霆(Ted)、劉狄洭(Noddy)、楊曜暉(Kim)、何景豐(Anson)、古天朗(Bruno)、鄧仲恆(Lincoln),飄洋來台灣開了這間咖啡廳。他們二○一二年在台灣開的咖啡店「Artista Perfetto」,在東區巷弄內馬上成為流行話題。

坐落於忠孝東路巷弄中的咖啡店,推開玻璃門進內,輕易地感受到一股簡約而時尚的風格。此處的裝潢明亮,擺設疏落,擁有強烈的空間感,有別於台灣一般咖啡店的溫馨風格,Artista Perfetto更像在賣弄代表香港的摩登時代。Artista Perfetto念來拗口,原來是義大利文,意指「完美的藝術家」,一方面意味著咖啡與藝術的結合,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他們的自我期許。

有驚無險的創業之路

這六個香港男孩相識於香港的一家小型連鎖咖啡店,六人全是店裡的咖啡師,常常相約見面和聊天,關係相當緊密。他們不斷在思考一個核心的問題,到底如何才能把咖啡做得更好?直到一天,有人提出現狀所存在的局限︰「與其替別人打工,倒不如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咖啡店吧!」創業的念頭,就是在互相的閒談中誕生。也許,是年少氣盛的緣故,他們有著不怕輸的本錢,反正還年輕,失敗了大不了重新開始,不會有太大的損失。當念頭出現之後,那一股毅力,驚人地強大。

決定了開咖啡店之後,下一步便要考慮選址的問題,打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想留在香港,原因無他,租金是關鍵的因素。Artista Perfetto所處的信義區,是台北市的政治及商業中心地段,每月的租金才不過十多萬台幣(港幣四萬元)。如果中環有這麼一間面積相若的咖啡店,租金動輒就要花上四十萬台幣(港幣十萬元),或者更多。光租金就是如此,更遑論其他資源的成本,人事費用、水費、電費等林林總總,很難想像在香港一杯兩百元的咖啡(港幣五十元),一天要賣幾杯才符合經濟效益。

雖然到台灣開店為他們省了一大筆成本,然而,世事總是這樣,計畫趕不上變化。有些意料之外的支出,竟也讓他們的預算遠遠超出了當初的想像。Ted帶我在他們的戶外空間走走,指著某處說道:「你看,這樓上是住宅,本來我們現在身處的位置是個花園,一塊空地,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改裝成現在的模樣。所有東西都是自己一手一腳去建立,從零開始,就像原本不存在的水管,也是我們弄出來的。數數手指,其實裝潢上的成本占了最多。」

既然這麼麻煩,為什麼偏要如此認真?為什麼不租下那些現成的店鋪?那便既省成本又省功夫吧。Ted說,因為他們太喜歡現在店鋪的位置,不惜耗費雙倍的金錢與時間,只為求打造出理想的空間。無怪乎這裡會被起名為Artista Perfetto,果然是一群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才會做這樣瘋狂的事情吧!

他進一步解釋為何他們堅持在這位置的原因,因為環繞在Artista Perfetto的附近是著名的松山文創園區,加上巷弄當中有著許許多多不同特色的小店,閒時總會吸引到文藝青年進來,品嘗一杯屬於午後的咖啡,與追求咖啡藝術的他們不謀而合。

俗話說︰出外靠朋友。幸好結識了當地的台灣朋友,做為外地人,他們遇上了很多本地台灣人不會踫到的問題,例如租房子的時候要多付押金,並要另找擔保人,這件事就讓他們很頭大。最令他們感到麻煩的是在咖啡廳的內部裝潢,他們原本以為可以透過分期付款來減輕負擔,卻沒料到,外地人的身分迫使他們要把金額一次付清,這增添了六人準備開店時的煩擾,也再一次的失去可運用的資金。

另一方面,由於語言上的差異,他們在跟員工及原料供應商的溝通之間鬧出了很多笑話。「舉個例子,在香港我們所吃的三文魚,在台灣叫鮭魚。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一直搞不懂狀況,還好台灣的員工都很樂意提供幫忙,關於語言上的問題通通都交給他們去處理,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經營之初應該會更辛苦吧!」他們由衷的感謝台灣的員工的幫助,這令他們在創業之初省去許多的麻煩。

也就在這樣的跌跌撞撞下,這六個男孩有驚無險地,讓Artista Perfetto還是在二○一二年的九月順利開幕。

兩地咖啡文化的差異

「GaBee」(是台語讀音的咖啡)的創辦人林東源曾比較台港兩地的咖啡文化︰「香港節奏快,所以對咖啡的需求會以功能為主,喝咖啡只為提神,另外租金也太貴,比起台北大概貴三倍,可是咖啡價錢跟台灣差不多,所以很難經營一間純咖啡館。你可能要賣餐點,但也不能讓客人坐太久,才有足夠收入。這一兩年算有改變了,第一是因為全世界咖啡的發展愈來愈好,第二是因為有陳豪主持的節目吧!」台港兩地咖啡文化的差異,也是Artista Perfetto的老闆們選擇台灣的其中一個原因,咖啡在台灣,好像可以煮出不一樣的人生,這是在香港不敢想像的生活方式。

就如同他們在菜單上所描述的︰「來到AP的你,用心品嘗我們的咖啡之外,也和我們分享你的生活細節以至你的夢與想吧!因為AP不是一個夢想的終點,而是盛載更多夢與想的搖籃。」一張吧檯連結客人與咖啡店的老闆及員工,也唯有台灣的氛圍才更容易出現對話,並且讓彼此產生更緊密的關係。

Ted說:「在香港,當個咖啡師只是一個服務性行業,香港人喝咖啡往往為了提神,你幾乎每天早上都能夠看到星巴克大排長龍的人潮,讓我們在做咖啡的時候無形中有一定壓力。客人只要稍微等久一點,就會給你難看的臉色,那種催促甚至是不需要透過言語來表述的,我們只要看到人龍就會感到壓力,而無法好好的煮一杯咖啡。最終咖啡師在煮咖啡時只能快不能慢,更遑論與客人聊天、了解他們的喜好,失去了人與人的互動,一切都只剩下商業行為那樣的無趣。就連我們製作的拉花,香港客人也少有閒情逸致欣賞空間,令我們對這樣的文化氛圍感到洩氣。」(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