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小學堂】 「消化」悲傷經驗

劉銘雄 |2015.04.08
1452觀看次
字級

文/劉銘雄

因小學三年級的女兒死於癌症,喪女未滿一年的父親前來接受心理諮商。

「心理師,我不知道要不要繼續這段感情,這會不會影響我對女兒情緒的處理?」

「什麼原因讓你有這樣的擔心呢?」我想瞭解更多。

「我們彼此有好感已經半個月,和她見面、線上聊天時,可以幫我度過難熬的時間。我太太也不會在意這種事,只要不帶回家就好。只是,我這陣子想起女兒時間縮短,但想起還是很痛!」

「謝謝你這麼信任我,坦承這件事。看來原本思念孩子,被感情取代,阻礙悲傷情緒的消化。這和你前一陣子忙於工作,讓自己沒有任何時間難過,是不是有些相似?」我試圖增加他對自身行為反應的洞察。

「沒錯。我這次回去掃墓,在納骨塔裡我找到她的位置後,只待一會就匆忙離開。在家人面前,我不能讓他們看出我的悲傷,不然會影響他們情緒」

他明顯地迴避經驗負向情緒。

「你知道嗎我們處理負向情緒方式都是經過學習而來,你似乎比較傾向解決問題,但不擅長面對情緒。健康心理學裡提到壓力因應的方式有兩種,對於可解決的問題要去面對,而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要消化、接納」。

「我不喜歡自己一直陷在情緒中,所以選擇逃避。前半年每天晚上,我總是躲在浴室裡偷偷看女兒相片落淚,那種感覺像是永無止盡」他回想起女兒剛過世時情況。

「如果你持續經驗這些情緒,這些不愉快感受會慢慢減少」「負向情緒並不是真的不好,失去親人的悲傷難過讓人痛苦,但也提醒我們把握身邊存有的關係。「以你的情況來說,感到悲傷難免,但不必自責,因為你已經盡力陪伴她到生命最後一刻」。聽我這番話,他的煩惱、自責有稍微減少。

處理悲傷反應像閱讀一本書,別只停在不喜歡的章節,就匆匆閤上書本,永遠不喜歡這本書;讀完全部的章節,才能瞭解整本書所要傳達的意思。像這位父親,除記得女兒過世時的不愉快經驗,也將永遠記得女兒生命顯現出的勇敢、天真與善良。

(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