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道 人間佛教的性格

文/陳劍鍠 |2015.03.22
1585觀看次
字級
摘自《無上方便與現行法樂:彌陀淨土與人間淨土的周邊關係》,香海文化出版
小學員們在輕鬆學習的氛圍中,感受人間佛教的活潑與善美。圖/人間社記者Melody

文/陳劍鍠

星雲大師試圖把傳統佛教之八宗納入「人間佛教」,予以整合、同化,使之歸納於「人間佛教」思想範域下。他強調「人間佛教」沒有宗派之分,不為任何宗派所屬,凸顯「人間佛教」的絕對性與高超性;在層次上,佛陀教示的對象是人,指導人們將修行落實於日常生活上,以創造美滿的生活、幸福的家庭。

足見「人間佛教」的價值在於「實用性」,它是專對「人類」而施設的救度之門,此與「對鬼神傳教」、「對畜生、地獄說法」,不可同日而語。這可看出在批駁的同時,亦為「人間佛教」勾勒出特有的模式。然而,須繼續陳述的是,雖然宗派或學派的演變觀念是後來才有,跟佛陀的教化方式及型態不同,但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並未攻擊中國傳統佛教之八個宗派,他提出「人間佛教沒有宗派」性格的同時,並依其早年在大陸參學經驗,如於棲霞或焦山每年打七都是「禪淨共修」,來台後主持百次以上的禪七也都是「禪淨共修」,參與的信徒每次不下千人,禪悅法喜,歡喜踴躍,因而主張「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淨共修」,並「認定未來推動『人間佛教』,當以實踐『禪淨共修』為要務。」

嗣後更擴大為「八宗兼弘」,使佛光山成為「八宗兼弘的道場,是七眾共修的叢林」,足見大師釐定中國佛教演化的六個階段,不但令人對「人間佛教」的內涵有所啟發,他兼融各宗及儒、道的內外諸學,以及從傳統佛教汲取佛教傳統的養料,以資「人間佛教」的理念更加宏綽。

更進一層而言,星雲大師未與傳統佛教作出絕對隔離,他提出的「佛光淨土」理念,即融攝傳統佛教所弘傳的各種淨土精華而成。因而,可以這麼說,「隔離」將喪失佛教的度眾功能,中國佛教徒深層的情感需求就此斵喪殆盡。相對的,「隔離」即悖離「人間佛教」的人間性格,大師說:「人間最重要的,就是讓現在的生活過得更好,捨棄人間的生活,那裡還有佛道可求呢?」

職是,以人為中心的教旨正是人間佛教性格的體現,佛教的人間性是以回歸佛陀教說為本,依據星雲大師的體認,「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說法在人間,他的一生,正是人間佛教性格的體現。」

再者「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既不是對神仙、鬼怪說的,也不是對地獄、畜生說的,主要還是以人為對象,所說的佛法,無不充滿了人間佛教的性格。」尤有進者,「佛陀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說法在人間,入滅也在人間,可說是『人間比丘』的典範。」因而,依此事證,可以確詁「佛陀,道道地地的是人間佛陀;佛教,道道地地的是人間佛教」。

(摘自《無上方便與現行法樂:彌陀淨土與人間淨土的周邊關係》,香海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陳劍鍠

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任國立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2015~2016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淨土思想及宋明學術思想,著有《佛學經典100句:淨土三部經》、《佛教經典100句:淨土三部經》、《行腳走過淨土法門:曇鸞、道綽與善導開展彌陀淨土教門之軌轍》、《淨土或問.導讀》、《圓通證道:印光的淨土啟化》,以及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