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唐太宗的楊妃

余遠炫 |2015.03.16
4931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唐太宗的後宮,有三位姓楊的女子。

其中一位被後世稱為「大楊妃」,她是隋煬帝的女兒,吳王李恪的母親,唐太宗的表妹。《舊唐書》對她的記載只有七個字:「恪母,隋煬帝女也」;而《新唐書》則再多七個字:「其母(恪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抬高了她的身分。

另一位「小楊妃」,則為太宗生了皇子趙王李福;第三個楊妃,其實是唐太宗的弟弟李元吉之妻,史書上僅稱楊氏,她為唐太宗生了個兒子叫李明,過繼給死去的李元吉當後嗣。

大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地位即使輸給了唐太宗青梅竹馬的長孫皇后,也應該比其他妃子強上許多。偏偏大楊妃並未列「貴、淑、德、賢」四妃稱號,僅稱「楊妃」。

後世編劇稱她為「楊淑妃」,其實是想當然耳的把她列入妃子中的第二把交椅,因為只有她能坐穩這把交椅,唐太宗動念想立她為后,並封其子吳王李恪為太子的情節才顯得合理。

楊妃固然是隋煬帝之女,也只是被煬帝當成政治籌碼運作,將她許給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為側室。

李淵稱帝後,楊妃只是秦王的妃子而已,太子的位置給了李淵長子李建成,就算她是帝女,也是亡國者之女,更何況她從沒有隋朝公主的稱號,這個帝女想要「地親望高,中外所向」,其實頗為困難,《新唐書》尊崇她的高貴身分,想來是為了突顯吳王李恪的重要。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太子李承乾與濮王李泰,因爭奪繼承人位置,李承乾竟然想要造反。太宗很傷心的廢掉太子,連帶的粉粹了李泰的皇帝夢。太宗想立文武全才的吳王李恪,遭到大臣長孫無忌的反對。長孫無忌打算立長孫皇后幼子李治為太子,因此極力打壓楊妃與吳王。

李治後來被立為太子,並繼太宗之後為帝,也就是唐高宗。高宗是個仁慈的皇帝,對手足相當親愛,但長孫無忌卻容不下早已遠離政治核心的李恪,並假藉著高陽公主事件,誣陷李恪造反,因此被殺。

史家同情李恪,將這段歷史稱為「盛唐之殤」,對做母親的楊妃而言,這更是母親之痛啊。縱然低調行事,政治的可怕的黑影,還是讓李恪無處可逃啊!

(相關內容在17:10警廣FM104.9頻道《天天樂陶陶》節目同步刊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