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打造胰臟癌抗體,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轉移。圖/嚴文廷
【本報台北訊】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第八位,一年約有千位民眾罹癌,但早期症狀不明顯且沒有好的藥物治療,死亡率高。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共組研究團隊,率先發現胰臟癌細胞表面的IL-17RB抗體可有效減緩癌細胞轉移。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表示,過去做乳癌受體分子「IL-17RB」研究已有進展,但胰臟癌和腦癌仍是無藥可救,於是研究團隊嘗試將IL-17RB運用到胰臟癌,沒想到受體分子IL-17RB在胰臟癌細胞上的表現更活躍,因此可研發出專一攻擊高度表現IL-17RB的抗體,供治療使用,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本期《醫學實驗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研究團隊將人類胰臟癌細胞注入小鼠胰臟中,兩周後注射IL-17RB單株抗體到小鼠體內,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癌細胞不但沒有擴散,存活率還增加一倍,目前正在做人體抗體,完成後就可進入臨床試驗。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田郁文表示,胰臟癌早期沒有症狀,所以八成民眾發現罹癌時已轉移到其他器官,即使經過手術切除,仍有八成民眾會在兩年內復發或又發生遠端轉移,現行化療藥物僅可延長胰臟癌患者約三至六個月壽命,且有白血球下降、食慾不振、疲倦等副作用,至今仍沒有標靶藥物。
李文華說,期待IL-17RB抗體的新發現盡快研發成新藥,嘉惠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