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癒力在每餐飲食調養中

文╱食療系料理家沈曼江 |2015.02.28
1703觀看次
字級
作者喜歡下廚,就連料理需要搭配的醬料,也不會貪圖便利而買現成的。圖╱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提供
想養生,就得親自下廚,量身訂做適合身體狀況的佳餚。圖╱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提供
食材挑選也很重要。圖╱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提供
食用天然蔬果,較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如果再搭配酸鹼的概念小心食用,便能減少「吃錯」的機率,這才是治本的方法。圖╱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提供

文╱食療系料理家沈曼江

多年來,經歷了這麼多人生的生、老、病、死,親愛的父親與兄長接連過世,接著最好的朋友以及自己驚險的罹病遭遇,要不是個性使然,對診斷報告懷抱著一絲的懷疑,還有積極面對的個性,或許就無法與大家分享關於「吃與健康」的重要。

如果我們能多花心思去認識食材以及它所賦予的意義,或許就能在烹調每一餐時,更明白自己除了是家人的廚師,卻也可以是最貼心的營養師,吃天然原味的食材總好過最後當疾病找上門,而總是吃藥打針來得有意義。寧願在烹調前多了解食材的特性:怎麼挑、怎樣選才算新鮮、怎麼在食用後緩解某些身體的警訊!連喝水都要講究,因為食與受互為效應。

養生從下廚做起

許多上班族因為工作忙碌不得不成為外食族,也間接的將自己的健康託付給他人,原因在於你完全沒有辦法掌控店家所使用的食材是否新鮮、來源是否有問題,醬料中是否添加化學物、抑或是否符合衛生的標準。當你選擇到這間店消費,就等於間接全部買單上述所提出的潛在危機,美味之後的代價將會是無法預知的後果。

而當我們無法預測大環境,也無法百分百掌握或判斷所擁有的資訊,最簡單而安全的方式就是「親自下廚」,便可將這些潛在的危機降至最低,也能為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做最好的把關。

許多上班族會抱怨下班後時間太晚,心裡明白卻很難實踐,但轉個念頭,你希望忙掉自己的健康,而在未來都把時間用在看診或彌補健康的缺憾嗎?周遭有太多的案例,我也是其中一位。而你現在為自己多花一些時間,就能多存一分健康的基礎。食養就在每日三餐中,甚至是在每一餐每一口食物中,唯有親自下廚才能真正實踐養生的概念。

下廚,才能常常變換不同的菜色,也能依照目前的健康狀況做好飲食的調整。外食雖然簡便,但為了要下飯或賣相好,業者通常會讓菜餚的口味重一些,而要做到少油、少鹽、口味清淡,卻又難免帶著故事情境而售價不斐,所以想要同時滿足健康與美味,就要找到廚藝的訣竅。做每一道菜時,除了按照別人的方式下廚,也要在實踐後做筆記,因為每個人的口味是不同,要從別人的食譜中找到自己的做菜方式。如此,就能在不斷的演練中,縮短下廚的時間,而且會愈來愈熟練,甚至可善用器具來完成料理的步驟,讓你烹調更得心應手。

體質是吃出來的

許多人為什麼會在生病時才懂得吃天然蔬果,那是因為身體食用後不會另外造成負擔,而如果再搭配酸鹼的概念小心食用,便能減少「吃錯」的機率,這才是治本的方法,但遺憾的是,往往生了病後才能體會。

體質其實是後天吃出來的,這當然跟平日的飲食習慣有關。而如果體質虛弱,就代表免疫力低,容易成為病體的溫床,而忽視的結果就有可能以罹患癌症或其他慢性病收場。

生病後,我特別著重於一些養生小細節,也檢視一些有問題的生活習慣,如熬夜、交際應酬酒、情緒的起伏等,盡量讓自己維持心神安定。另外,運動也十分重要,這些真的不是老生常談,而是救命的關鍵。許多人不以為意,卻造成無法挽救的遺憾。

我喜歡下廚,且從採買到烹調絕不假手他人,就連料理需要搭配的醬料,我也不會貪圖便利而買現成的。

在我的私房食譜中,都採用天然抗癌的食材,希望能藉由不同料理來調養身體所需的營養素,能自然地增強體質與免疫力。在姜淑惠醫師所著的《這樣吃,最健康》一書中談到食物酸鹼的概念也讓我在罹癌期間受益良多。

向異國料理取經

而許多父母更應該具備這樣的觀念,才能幫孩子從小就養出不生病的好體質及良好的飲食態度,不只好不好吃這麼表淺,而是怎麼吃才能讓自己身體更好。

在印度,醫生並不是高薪的行業,因為印度人很少生病,醫生常常招攬不到病人,但是在台灣,卻剛好相反,看病的人潮與購物的人潮一樣擁擠。

而如果你去過印度就會發現,當地的食物口味並不清淡,就連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印度咖哩(Curry)都是又辣又鹹。但為什麼印度人卻能養出不生病的體質,重點就在天然,他們的香料與食材都是純天然,且入菜的食材都屬高纖維居多,反而吃肉的機率少。所以,印度人完全不用擔心添加物的荼毒,而這樣的情況同樣也發生在泰國。泰國料理中常運用檸檬及天然香料入菜,而無形中都在告訴我們「如何讓飲食回歸到傳統天然」的法則。

(摘自《食癒力,一位癌癒者的私房餐》,帕斯頓數位多媒體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