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檳榔會遺傳 代謝症候群逾2倍

陳玲芳 |2015.02.25
181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嚼檳榔,可能禍延下一代!國內研究證實,男性嚼食檳榔,不但自己罹患糖尿病或高血糖、代謝症候群危險性高於未嚼檳者,且其小孩發生代謝症候群「跨代效應」的危險性,也較沒嚼檳榔父親的小孩,多達兩倍以上。推測是檳榔子中致癌物亞硝胺引發DNA突變惹禍。

四十一歲葉先生,職業工地主任,平常工作與工人們一起抽菸、嚼檳榔不以為意,去年參加口腔癌篩檢,發現舌頭病變,所幸是早期病變,保住舌頭,只將有病變疑慮部分切除,但也發現自己是三高族群,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於一身,住院期間拖累家人,後悔不已。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昨引用台灣大學陳秀熙教授研究,提出警告,強調男性如果嚼食檳榔,罹患糖尿病或高血糖、代謝症候群危險性,皆顯著高於未嚼檳榔者。

研究還發現,有嚼檳榔父親的小孩較沒嚼檳榔父親的小孩,有兩倍以上發生代謝症候群「跨代效應」的危險性,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檳榔子中的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引發人類DNA突變,透過男性Y染色體影響下一代。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說, 比較父親有嚼檳與沒嚼檳榔的兩組小孩,發現父親有嚼檳榔的小孩出現「一粗、二高、血脂異常」的代謝症候群風險高出兩倍,不但腹部肥胖、腰圍粗,且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另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偏低、三酸甘油酯偏高,日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與腦中風的機會,也分別是一般人六倍、四倍、三倍和兩倍。

國健署強調,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證實,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且咀嚼後會釋放含致癌物質的檳榔鹼「吃在嘴裡,壞了身體」,若每天十顆檳榔、持續十年,就算戒掉檳榔,罹患口腔癌風險仍持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