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子文 要創業 不要只求安逸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5.01.11
5626觀看次
字級
二○○九年盈科泛利公司在清華大學成立,圖為右起羅子文、技術長謝耀輝、清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王米玉。圖/項文化
羅子文(右)和謝耀輝(左)兩人到北京成立北京艾科創意公司。圖/賴錦宏
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六歲的「活動行」團隊,現已擴增到九十人,預計二○一五年成長到數百人。圖/賴錦宏
青年創業家羅子文。圖/活動通提供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圖/資料照片

「台灣過分生活化、保守的社會氛圍讓一個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輕人,忘記了在整個人生長河中,現在才是最能承受風險去為整個人生奮鬥的最好時機。他寧願為了眼前手中的一枚銅幣放棄遠方的一座金山。當年加入阿里巴巴的蔡崇信的故事,能夠放棄香港六位數年薪而領五百元人民幣的故事,如今在台灣再難發生了。」 ——羅子文

「現在的台北,緩慢而閒適,是適合生活的城市。若在台北街頭大喊『我要創業!』,大部分的路人會以為你要開雞排店或咖啡店,很少有人會認為你要創立一個網路公司。在台灣,一般人口中的創業,更像是『做生意』,而不是startup(新創公司)。」在剛剛過去的二○一四年十月,北京艾科創意資訊技術有限公司CEO羅子文在一篇發表在《數位時代》的文章中寫道。

他說,新竹科學園區已經進入輝煌時代末期,但從一九九○到二○一○年這二十年之間,清大與交大的校園裡仍瀰漫著「畢業就進科學園區」的氣氛,當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義無反顧拿著碩士、博士學歷,進入一牆之隔的科學園區,只想謀一份穩定的工作時,羅子文說自己滿腦子想的,卻是創業。

台創業環境不佳

然而,在「小確幸生活」的社會氣氛下創業,先不談投資環境,光是「找人才」就非常困難。他說,教育程度較好、能力較佳的年輕人,大多不願意投入網路創業,大家只想買車買房、過穩定的日子。「台灣過分生活化、保守的社會氛圍讓一個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輕人,忘記了在整個人生長河中,現在才是最能承受風險去為整個人生奮鬥的最好時機。他寧願為了眼前手中的一枚銅幣放棄遠方的一座金山。當年加入阿里巴巴的蔡崇信的故事,能夠放棄香港六位數年薪而領五百元人民幣的故事,如今在台灣再難發生了。」他在文章中感嘆。

他自己並沒有迷失於社會洪流之中,在二○一四年的ASIA BEAT 大會上,羅子文以自己網路創業經驗,大聲鼓倡新生代青春不要留白,他說自己的團隊成員不到一百人,卻依舊能夠創造年營業額約三億元的市場產值,證明網路產業中的小型新創公司,一旦熬過新創初期,仍然有機會走向規模化企業。若以他的公司為例,如今價值超過五千萬美元(約新台幣十五億元),是賣給韓國LINE公司的台灣GOGOLOOK成交價的三倍,而他和另一位創辦人謝耀輝的身價也早已高達人民幣上億元。

台灣新生代不再科技創業,除了生活安逸之外,創業環境不佳也是重要原因。羅子文說,台灣人的性格本來是極具創業精神的,但相較於美國或中國,台灣的科技創業非常困難。因為台灣的天使投資人極少,普遍也不了解網路產業。相較於北京或矽谷,台灣面對網路公司用的還是硬體公司的估值方法,從法律上(台灣的公司法)到投資模式上,都趕不上創業公司的發展,因此大多數滿腹夢想的網路創業家,經常還沒看到浪就死在沙灘上了!

深怕跟不上腳步

受限於投資環境,他和謝耀輝憑著一股熱忱轉戰北京,沒想到卻一戰成名。他們了解台灣和大陸市場完全不同,大陸的流程、視覺、地域限制差異很大,因此幾乎把網站重寫一遍,並且將「活動通」改名為「活動行」,用微博、QQ登錄,並將文字用語、使用習慣完全需符合大陸市場,適應環境。

曾在富士康工作過的謝耀輝說,自己一開始進入職場就和大陸同事一起工作,深知要建立強有力的團隊必須熟知大陸的近代變遷和歷史文化;部分業務模式和場合,必須要大陸同事出面跑在第一線;對大陸同事的工作模式,如要求加薪和獎金的方式,「心臟要很大」。

在企業文化上,謝耀輝說,必須要讓所有團隊知道,不會有台幹空降,升遷和發展也不會有「玻璃天花頂」。公司建立初期,他更是和所有團隊吃住在一起,培養深厚情感,了解員工工作以外的個性。

在北京每天都像是在打仗,相較起來台灣的環境實在太安逸,羅子文常常回台灣沒待幾天,就想趕快回到中關村。他說︰「我每次都怕在這裡會怠惰,回去之後跟不上腳步。」

小檔案

羅子文,1981年生,台灣科技大學資管系畢業、清華大學MBA。現任北京艾科創意資訊技術有限公司CEO。

創業前,曾經擔任德碩管理顧問公司顧問業務,2009年與謝耀輝在新竹清華大學創辦盈科泛利股份有限公司(Accuvally Inc.);2011年推出「活動通」電子票券平台,榮獲台灣IDEAS Show三項大獎,以及全中國最大創業競賽DEMO China 2011創新之星大獎,同年囊括國家創新研究獎、金網獎、金質獎等國內外大獎。

2012年盈科泛利獲得美國高通(Qualcomm)及DCM創投投資,於中國市場開創全新品牌「活動行」,羅子文擔任活動行公司CEO,另一位創辦人謝耀輝則擔任營運長。

「活動行」榮獲「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殊榮,2014年初獲得新台幣數億元A輪投資,由知名創投軟銀賽富(Softbank Asia Infrastructure Fund,SAIF)領投,賽富基金是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與美國思科(CISCO)戰略合作,是軟銀進軍中國市場的第3支力量。


公司生存本事

產品要能行銷全球

「活動通」(在大陸稱為「活動行」)於二○一四年春天獲得數億新台幣A輪投資,已成為亞洲最大活動平台,羅子文說,大陸部分營運年成長量平均超過十五倍,預計四年後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一個平台,兩地運轉,也轉出兩地的文化差異與習慣。羅子文說,該公司在兩岸其實都是做互聯網活動的發布和管理平台,都是子公司性質,但不同的是兩岸獨立運營。

「活動通」目前已是台灣最大的活動平台,提供活動主辦單位自主的售票服務,包括支付、電子票券和客戶管理等功能。主辦單位只要透過可辨識的掃描設備,現場直接確認消費者接收到的電子票券即可,活動通後台也會彙整出席統計、參與者分析等數據,供主辦方參考,整體來說,要的是管理效率和活動收發效率。

大陸「活動行」是活動報名、售票的平台,專注於為活動組織方提供從發布、推廣、報名、收款、電子票務、二維碼簽到,以及後期的名單管理等一站式活動解決方案,主要功能當作管道,要的是觀眾,參會觀眾,但就目前活動行的發展速度,羅子文說,大陸活動舉辦需求太大,現在主要使用者還在一二線城市,口碑需要慢慢做。而南京杭州等二三線城市,活動項目很豐富,有上升的態勢。

幾乎被推著往前走

謝耀輝指出,活動行二○一四年的業務量是二○一三年的近二十倍,活動行在二○一二年五月成立一年後,業務量超過台灣的活動通。

但目前活動行的重心還在活動組織效率上,包括活動頁面的排版、配圖、報名、票務,這些階段還沒有做到預期中的最佳狀態,羅子文說,他們的功能還有一大堆在上線開發中。「活動行一直經歷著不斷蛻變的過程。」營運長謝耀輝也說,該公司每三個月就要做組織和人事調整,變動非常大,業務成倍數增長,「幾乎是被推著往前走」。

據了解,公司目前已在北京、台北、深圳設辦公室,且已在上海和香港設立業務站,現階段員工約九十人,今年預計會成長到數百人,擴增達數倍。謝耀輝希望透過強化員工福利和績效管理的方式,找到更多在技術、行銷、營運方面有經驗的人才。

謝耀輝說,「活動行」三個月就進行一次組織和人事調整,這是不得已。是用網路思維,破壞原有公司體制,在破壞中創新,再進行破壞。這樣快的循環,是不得不然,在倍數增長中「不改變就被超過或者死掉」。

善用時間差找商機

年紀不到三十五歲、在人稱「中國矽谷」的中關村裡打拚,羅子文說,世界網路業巨頭都看好亞洲市場,紛紛投入北京為主的中國大陸市場,一方面要保持發展速度,又必須防範對手出「奧步」,抄襲或黑函等。產品就必須要有行銷全球的能力。

他說,和目前大陸網路業爆紅的三項產品金融、遊戲、社交平台不同,活動行更多的是實體和線下活動,沒法在線上滾這麼快,先做好平台再於網路擴散,未來,則是做大數據分析。

面對挑戰,兩人並不擔心,謝耀輝指出,大陸有「時間差」,即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的收入、城市化差異很大,活動行先做一二線大城市,再慢慢發展到六線城市,妥善用「時間差」還是可以找到許多商機。


小檔案

羅子文,1981年生,台灣科技大學資管系畢業、清華大學MBA。現任北京艾科創意資訊技術有限公司CEO。

創業前,曾經擔任德碩管理顧問公司顧問業務,2009年與謝耀輝在新竹清華大學創辦盈科泛利股份有限公司(Accuvally Inc.);2011年推出「活動通」電子票券平台,榮獲台灣IDEAS Show三項大獎,以及全中國最大創業競賽DEMO China 2011創新之星大獎,同年囊括國家創新研究獎、金網獎、金質獎等國內外大獎。

2012年盈科泛利獲得美國高通(Qualcomm)及DCM創投投資,於中國市場開創全新品牌「活動行」,羅子文擔任活動行公司CEO,另一位創辦人謝耀輝則擔任營運長。

「活動行」榮獲「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殊榮,2014年初獲得新台幣數億元A輪投資,由知名創投軟銀賽富(Softbank Asia Infrastructure Fund,SAIF)領投,賽富基金是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與美國思科(CISCO)戰略合作,是軟銀進軍中國市場的第3支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