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則應

文/妙開法師 |2014.12.28
2521觀看次
字級
妙開法師 圖/人間社
感應是什麼?感應,看不到,摸不著,但確實存在。圖/人間社

文/妙開法師

感應是什麼?感應,看不到,摸不著,但確實存在。

《中庸》說:「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感應,就是有「感」則「應」,也就是「心誠則靈」之意。

依此而言,感應的原理就如同叩鐘鐘響、飲水止渴,也好像打開收音機聽廣播,頻道對了,就能收聽訊息。

《大智度論》提到:「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佛教徒虔誠在佛前誦經拜佛,即是對佛法深具信心,希望自己的真心誠意,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感得佛菩薩給予感應,成為解決生命歷程困難的靈感與力量,同時在修福修德的當下,讓身心輕安,消災增福,成就道業。

提到感應,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百年佛緣.生活篇》中,精闢地詮釋感應真諦:「你很渴,吃一杯茶,不渴了,這不是感應嗎?你很餓,吃一碗飯,不餓了,這不是感應嗎?冷了,加一件衣服,就會暖和,這不是感應嗎?別人一句讚美的話,引得我心花怒放;別人的一句批評,讓我灰心喪志,這不都是感應嗎?」

一般認為,感應、靈感從求佛、念佛、拜佛中獲得,但星雲大師表示,感應也要合乎因果。

大師說,感應非憑空而得,如同種瓜才能得瓜,種豆才會得豆,修行亦是如此,相信慈悲,慈悲就會在生活中有受用;相信佛陀,依照佛陀的教法去做,則能成就佛道。

此外,若能發心發願,藉由真誠的懺悔滌淨心垢,讓自性佛顯發出來,甚至藉由至誠懇切的心,禮敬諸佛菩薩、將利益回向群生,就如同一滴水能滋潤花草,那麼任何善願皆可開花結果,自然就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佛光山弘法一甲子,在接引眾人學習佛法,將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之際,信徒諸多修行的靈感故事不斷湧現,無論是大眾專注念佛,感得佛前蠟燭燭火如鶴、蠟淚宛如鸚鵡;或參加水陸法會,感得佛光山大佛轉身、送聖時親見往生家人登上西方船;或遠從匈牙利來台,在禪修中重新找回生命價值;或透過抄經當復健,讓半身不遂的人,手腳可以靈活地動起來;或參加朝山修持,治癒顏面麻痺、憂鬱病症等等。

靈感異相不是靈異事件,也不是怪力亂神,是對佛法深具信心,及與諸佛菩薩的感應道交。一則則靈感故事,成就了不少人發願助人、學習佛法,讓大眾獲得安住身心的正能量,也讓虔誠持咒、念佛、誦經、行善的因緣,悄然形成一股暖流,緩緩地流注每個人的心田,產生善美的影響力。

那大化於無形的力量,如今由佛光文化結集出版《佛光山靈感錄》,透過一篇篇感應的生命故事,把慈悲、智慧傳播得更廣更遠,讓良善的種子,綻放歡喜的花朵,更祈願「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信念,揉和為自心和悅、人我和敬、家庭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得以遍布在世界各地,再轉化為生命的動能,成為克服困難的勇氣與能量。如是心念一轉,有「感」則「應」,當下即是人間淨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