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減壓療癒 歐美重視開門診

文/釋覺明(南華大學宗教所專任助理教授) |2014.11.13
4334觀看次
字級
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二○二○年,全球十大「疾病與傷害」當中,憂鬱症將排名第二,顯出現代人心靈疾病的隱憂。各種心理治療法也有與時俱進的發明與成長。西方自一九○○年代以來有一項重大研究發現—「禪的科學革命」。靜坐的專注力培養,對於現代人「常見精神疾病」也具有醫療性的運用。圖/資料照片
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二○二○年,全球十大「疾病與傷害」當中,憂鬱症將排名第二,顯出現代人心靈疾病的隱憂。各種心理治療法也有與時俱進的發明與成長。西方自一九○○年代以來有一項重大研究發現—「禪的科學革命」。靜坐的專注力培養,對於現代人「常見精神疾病」也具有醫
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二○二○年,全球十大「疾病與傷害」當中,憂鬱症將排名第二,顯出現代人心靈疾病的隱憂。各種心理治療法也有與時俱進的發明與成長。西方自一九○○年代以來有一項重大研究發現—「禪的科學革命」。靜坐的專注力培養,對於現代人「常見精神疾病」也具有醫

文/釋覺明(南華大學宗教所專任助理教授)

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二○二○年,全球十大「疾病與傷害」當中,憂鬱症將排名第二,顯出現代人心靈疾病的隱憂。各種心理治療法也有與時俱進的發明與成長。西方自一九○○年代以來有一項重大研究發現—「禪的科學革命」。靜坐的專注力培養,對於現代人「常見精神疾病」也具有醫療性的運用。禪修與腦科學、精神醫學、及心理學等跨領域的學術研究與臨床實驗報告顯示,「禪與精神醫療」的現在與未來,也是當代東西方「宗教與科學、醫學和心理學」百年來對話的重要明證。

釋尊痊癒

正念最早記載

西元前六世紀,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最早將佛法比喻為醫藥,釋尊慈悲濟世,被尊稱為「大醫王」。釋尊的覺醒,正是一趟身心靈療法的禪定之旅,生命的真相,就秘藏在老病死苦的曼陀羅的框架裡,呈現出四種實相。病的本身(苦),為何病了(集),如何不病(滅)?及究竟痊癒之法(道)。

釋尊提出最重要的禪定入門,就是四念住,是釋尊教導出家和在家弟子,如何面對身心病苦的重要方法;就是將全神貫注在四個對象上:身(感官)、受(知覺情緒)、心(善惡心)、法(萬事萬物)。四念住禪修的核心就是「正念」。一名禪修者,守護當下心的「念頭」,好比一名守門人,防衛著惡人進入家門。

南傳巴利《大般涅槃經》是釋尊臨終前三個月的真實紀錄,第二誦品有一段生動的描述。某一天,當佛陀走入毗舍離的村落裡,忽患痢疾,幾近絕命。面臨致命之疾,釋尊就是以「正知、正念」,在當下的對治,產生精神層次的正面能量。於是,釋尊無藥病癒,此乃佛經最早有「正念」具有身心療癒力的記載。

「正念」是正定的入門檻。「正念」的現前,必須與「正知」緊密互用。正知,就是正見(正確見解)與正思惟(正確思惟)趨於善和正的方向。正語(正當的語言)、正業(正當的行為)、正命(正當的維生方式),三者具有防非止惡之功,並具積極行善妙用。八正道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亂世人心徬徨無依之時,更是一道重建身、心、靈的良方。

遊戲禪課程

針對3C青年

禪,起源於印度靈鷲山,佛拈花微笑,迦葉心開意解。師徒輾轉,到了菩提達摩,一葉扁舟到中國。禪在中國落地生根,也因宗風派系,一花開五葉,徹底改頭換面。禪,活靈活現於禪者日用之中,師徒機鋒對話,各有風光與韻味。古德禪門語錄和千則公案,成為當今禪系列著作,例如《星雲禪話》等,是膾炙人口之作。禪在生活裡可見,是安住我們身心的一劑清涼散。

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為時下大專青年之品德與生命之養成教育為目的,從一○三學年度起,大一新生全面正念靜坐成為必修學分,甚至將來推廣全校在課前都能靜坐三分鐘,讓學生上課更有專注力。筆者曾在南華大學為大學生開一門院基礎課程—「遊戲禪」,課程針對時下3C青年,迷失在虛擬桌遊,低頭的宅族而設計。教案採用多單元進行,包羅茶禪、生活禪、太極禪、花園療癒禪、香禪、意義禪、幸福禪等,重視自由思考和實務或操作面,成為課程特色。重要目的喚醒「心的覺性」,從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去接觸身邊之人、事、物,培養每一位學生的專注覺察力,讓自己更有幸福感。

時代雜誌

靜坐冥想科學

禪修代表東方文化引介到西方,並且和醫學、科學、精神醫療、心理諮商臨床運用,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重視與研究。一九○○年,腦科學家、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在愛丁堡大學的第一場「宗教與神經學」演講,開啟了宗教的心識與腦的研究。一九五○年代,美國和法國開始對瑜伽行者的腦波研究。隨後,美國瑪哈里希在愛荷華州Maharish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設立超覺靜坐(TM)中心。一九六○年代,東方宗教靜坐冥想的方法,輸入西方社會,掀起所謂「意識革命」。

哈佛心臟科醫生本森開始做TM研究,發現打坐能影響到自主神經系統等;同一年,神經醫學專家阿南發表〈瑜伽的一些腦波研究〉研究五位瑜伽士的腦波振幅狀態。

一九八○年代,西藏政教領袖達賴喇嘛在印度首次召開「心識與生命會議」,與西方不同領域科學家、神經醫學家、心理學家、行為科學家、認知科學家以及哲學家等,展開心靈與人生的系列對話。一九九八年,美國奧斯汀著作《Zen and the Brain》,其學生朱迺欣也出版《打坐與腦—打坐的腦中腳印》一書,打坐之風,從亞洲蔓延到歐美。二○○三年八月四日的時代雜誌封面標題:「靜坐冥想的科學」當時美國已有二百萬人在禪修打坐,目的就是為了身心靈健康。此時,打坐之西風,已超越宗教的藩籬,普遍於社會各階層與各行業。

楊定一博士的著作《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二十一世紀最實用的身心轉化指南》,指出「分心年代,靜坐讓我們訓練心靈,開發大腦神經新回路。」禪從東方特色之宗教瑰寶,經過西方腦科學來探究,這是二十世紀以來至今天,宗教與科學結合的一大創新與革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