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六代導演婁燁 善用題材博得眼球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4.10.05
2223觀看次
字級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今年第五十一屆金馬獎入圍名單出爐,台灣電影雖入圍十四部,但大陸電影刁亦男執導的《白日焰火》和婁燁執導的《推拿》分別入圍八項和七項,表現亮眼出色,其中入圍最佳導演獎的五位導演,除了緬甸裔台灣籍導演趙德和香港資深導演許鞍華外,刁亦男、婁燁、王小帥清一色來自大陸,讓人無法小覷。

事實上,今年二月,在第六十四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主席迪特.科斯里克(Dieter Kosslick)就說,當今中國導演更為現實、開放,他們借「西方傳統電影流派,講自己的故事」,「不再像從前那樣以隱喻來表現真實」。

用影像講盲人故事

此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三位內地導演,屬婁燁與台灣緣分最深,是金馬獎常客。二○一二年他執導的《浮城謎事》在第四十九屆金馬獎同樣入圍七項大獎,此次改編自畢飛宇同名小說的《推拿》,又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新人七項大獎提名。

七月初,他受邀來台擔任台北電影節評審,主辦單位選在「蔡明亮咖啡走廊」舉行茶敘,談《推拿》的拍攝過程。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盲人推拿師的故事,從他們生活、愛情與夢想等方面描述了盲人內心深處的掙扎,電影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表現這個族群「看不見的世界」。

在台北的茶敘上,婁燁謙虛地說,《推拿》是由小說改編,他是向文學學習,因為電影走得太快了,很多東西都忽略得很厲害,「對我來說,《推拿》是我從《浮城謎事》退兩步來製作。我覺得有一些東西需要補課,像我跟畢飛宇也是這樣說,電影裡有些東西是需要補一下課的,這也是拍《推拿》的一個方法。」他說,在傳達盲人感受部分,作家畢飛宇在原著小說裡從文學的角度處理得很好,但這是他拍此片的最大挑戰。

柏林電影節特約影評人Patrick Wellinski評價《推拿》說:「婁燁此片既沒有對中國社會的廉價影射,也並不簡單地把盲人闡釋為被壓抑的個體,他的智慧遠遠超越了這些解讀。他用其獨特的、極具通感的電影語言向我們表達了一個恆久的真理:無論看見還是看不見,愛情本身都不會被錯認。」

從不事先自我審查

受到國際影壇肯定,在內地他的影片卻幾度被禁,但大陸知名電影媒體「時光網」專訪婁燁時仍說,「在第六代導演這個群體中,婁燁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他成名很早,但作品卻很少能在國內放映,更多地以影碟和下載形式流傳於那些小眾的忠粉群體中間。他個人影像風格鮮明,愛他的人奉他為第六代領軍人物,認為他是不可多得的天才;不愛他的人覺得他不知所云,晃動的鏡頭讓人頭暈,就擅長用敏感題材的話題博眼球。」

今年三月「網易娛樂」專訪婁燁,記者也生動地描述婁燁,說他對於訪談者,不會刻意區分媒體或朋友,還是同行。沒有宣傳的姿態,也不像有些導演,面對一些關鍵問題,會為了「安全」而顧左右而言他。「他直言無忌,但也不喊口號,平靜而客觀。對電影,只關心電影本身,他尋找打動自己的故事,然後為不同的故事尋找不同的形式與風格,進行自由的表達,沒有事先的自我審查,沒有預設的野心,專注於當下,將每一部作品賦予獨特的生命。」

當婁燁被問到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他說,整體感受是愈來愈好,豐富性在增加,但是到處能看到電影審查留下的痕跡。如果大家想把中國電影真正發展好,電影審查依然是一個躲不過去的「坎」,不管是對藝術電影,對商業電影,還是對中國電影在國際上整體的市場競爭力,都是這樣。

至於自己的禁拍令,婁燁說:「這個(審查)制度是不科學的,結果要麼就是完全迴避,要麼就是反抗,這兩者都是非常不正常的狀況……我肯定不願意作為受害者的身分來拍電影,我就是個電影導演,我就希望正常地拍電影,不希望別人總是說『啊!這是一個禁拍導演』什麼的。」

 

無關禁不禁

電影就是一種態度

婁燁在中國大陸被歸納為「第六代導演」,指的是一九八○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九○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年輕導演。代表人物除了王超、路學長、張楊外,婁燁和同樣入圍第五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王小帥、目前在大陸上非常活躍的賈樟柯,以及阿年和田壯壯、張元等都拿到過電影局的「禁拍令」。

有人說,他們是抗拒歸納的一代,典型特徵是「叛逆與反思」,認為這群出生於一九六○至七○年代(相當於台灣的五年級族群),沒有受過文革影響,即使有,也只是孩提時代的印象,從中學時代至成人階段,剛好碰上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重大變革時期,目睹拚經濟後社會中各種陣痛,也經歷了電影從所謂「神聖藝術」走入日常生活,還原為一種文化消費產品的無奈。如今這群導演皆已進入中年,樹立了自己的影像風格,行事漸趨穩重成熟。

了解何謂「第六代導演」後,再點入婁燁的個人微博,理解他為何努力轉發「中國獨立影像展」或獨立電影的訊息,關心大陸電影市場與審查制度的動向。像是賈樟柯於今年三月一日發了一則訊息,上面寫著:「昨天下午還去電影局溝通《天註定》公映的事情,晚上網上已經流出了種子。大陸市場盡失,在此對投資夥伴表示最深的歉意。我自己的公司將承擔起經濟責任,我們決定停止藝術電影院的建設與投入,將資金用以彌補合作者的損失。近十個月都在為《天註定》國內發行奔走,這是值得努力的事情,努力不會停止。」

婁燁在個人微博上轉載並評論:「支持公映努力,不會停止,因為不相信『電影審查』永遠是中國電影導演的『天註定』。」

當初婁燁因《頤和園》歷經五年禁拍,二○○九年解禁後拍攝《春風沉醉的夜晚》,馬上受到國際影壇關注,二○一二年的《浮城謎事》,更讓他成了媒體競相邀訪的對象,但他仍維持一貫直話直說風格。

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他在微博上寫著:「近日接受某媒體採訪,但刊登後卻發現改動多處,並刪除了涉及電影審查以及電影局『1113會議』內容。這是一種侵犯,『這種侵犯一開始你會發火,但過了十年二十年你就會沒感覺了,過了三十年你會說它怎麼沒侵犯我啊?被審查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在我試著去習慣之前,我還是希望刪除部分可以被大家看到。」還刊登了原始的採訪原稿。

接著同年五月,他寫道:「電影不是紅毯,不是華貴禮服,不是秀場,也不是市場圈錢工具,不是面子工程,甚至不是對電影審查制度的批評,不是對自由拍片的渴望。電影就是電影,電影是一種態度。讓我們回到電影本身,讓我們討論電影……。」並附上二○○九年參加坎城影展《春風沉醉的夜晚》發表會上的發言,似乎代表他的思維並不因時光流逝而改變,歡迎每個人都能檢視他的言行是否一致。

 
小檔案 

婁燁,1965年3月1日生於北京,大陸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

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0年和朋友一起籌拍個人處女作《周末情人》,這部作品於1996年榮獲第45屆德國海德堡國際電影節「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最佳導演獎」。

往後婁燁的每部作品幾乎成了國際影展的入圍常勝軍,像是代表作《蘇州河》於2000年獲得第2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第15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維也納國際電影節大獎;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大獎,並入選美國《時代》雜誌2000年十佳影片。但這部影片未通過大陸電影委員會審查就到荷蘭、日本的電影節參展,因此在內地遭到禁播。

2001年,婁燁執導的講述兩個文藝青年歷時十幾年的愛情故事《頤和園》,劇本獲得韓國釜山電影節青年導演計畫的劇本獎,2004年開拍,2006年入圍第5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大陸電影委員會同樣以「未經審查而參賽」的理由,對婁燁和製片人開罰五年的禁拍令,該片後來也沒能通過審查,目前仍無法在中國大陸公開播映。

婁燁其他作品得到的獎項如下:

2002年《紫蝴蝶》獲得鹿特丹電影節劇本基金。

2009年《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第47屆金馬獎最佳剪輯獎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

2012年《浮城謎事》獲第6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第49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2013年《浮城謎事》拿下第7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編劇獎。

2014年《推拿》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