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照耀南京 天隆寺復建奠基

特約記者符芝瑛南京報導 |2014.09.15
6904觀看次
字級
天隆寺住持隆相和尚(持麥克風者)誦讀星雲大師祈願文後,諸山長老揮動金鏟,掀起典禮高潮。圖/特約記者符芝瑛

特約記者符芝瑛南京報導「天隆一鋤來動土,天龍八部皆歡喜;千萬信眾雲來集,所有參與獲利益」,在恭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為南京天隆寺安基典禮所寫的祈願文聲中,昨日海峽兩岸教界高僧及功德主,金鏟起落,金磚安放,為南京天隆寺舉行復建奠基灑淨法會。象徵此一具有五百年歷史的古寺即將展開新的時代面貌,重新擔負弘法度眾的使命。

典禮當日,晴空萬里,秋風送爽,由揚州鑑真圖書館青年高歌〈朝山〉、〈禮敬偉大佛陀〉,以及南京小紅花藝術團的鼓隊表演揭開序幕。

接著諸山長老依序入席,三稱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觀世音菩薩、頌念白文,之後全體齊誦〈大悲咒〉,由天隆寺住持隆相和尚及眾法師薰壇灑淨,並恭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為南京天隆寺奠基典禮所寫的祈願文,祈願完成後的天隆寺能成為啟發道德良知的全人學校,傳播文化教育的藝術中心;為國家民族增添和諧,為人間社會帶來平安。

和諧社會起點

星雲大師表示,天隆寺在此奠基,不只是建一所寺院、增加一個景點,還要把它建成人生的加油站、一座學校、一間百貨公司,這間百貨公司是賣精神的、應用的物品,比方信心、忍耐、力量、勤勞、服務等,在這裡買到以後,可以為社會服務,讓天隆寺成為人文、文化、心靈功能兼具的聯誼處,成為和諧社會的起點。

隨後星雲大師為奠基說法:「南京雨花台,重建天隆寺,萬眾齊聚集,平安又吉祥,鏟!」諸山長老揮鏟,「第一鏟開工順利,國泰民安;第二鏟動土平安,繁榮地方;第三鏟工程順利,圓滿吉祥」,數十位功德主手捧金磚圍成基座,為典禮掀起高潮。

隆相和尚致詞代表佛教界,感謝護法信徒及南京市政府領導的支持,祝願天隆寺法務興隆,龍天歡喜,典禮在青年〈三好歌〉聲中圓滿。

著眼教化功能

出席奠基典禮貴賓有無錫祥符寺方丈無相長老、常州天寧寺方丈松純長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慈容法師,來自上海、宜興、無錫、揚州等地的法師、信徒近千人觀禮。

依照規畫,天隆寺建成後將有三棟建築,第一棟建築為禮敬大廳,類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禮敬大廳,具備客堂、會議室、大講堂、齋堂、寮房等多功能;第二棟建築為五層樓高的主殿觀音殿及美術館、齋堂等,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第三棟建築為僧寮及居士寮,以及風雨走廊上的辦公室禪堂、抄經堂等,也保留了天隆寺塔林,讓後代子孫來此景仰古聖先賢,以為傳燈。


天隆寺 小檔案

南京在佛教史上,素有「佛都」之稱。

天隆寺塔林位於南京城南石子崗玉環山,地屬菊花台公園。1992年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天隆寺始建於明初,原名極樂庵,另有「中興戒律第一祖庭、敕賜振古香林」的稱謂。寺後玉環山上,供奉中國佛教律宗中興戒祖古心和尚全身塔、古林寺和天隆寺歷代祖師塔,盛時達五十餘座,目前僅存十餘座。

星雲大師於國際間弘揚中華文化數十載,提倡兩岸間和諧和平,因此2013年9月南京市長邀請大師恢復、重建天隆寺。望古寺復興後健全制度,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安僧弘道,再添佛都光輝。

天隆寺面積120至150畝,位於雨花台區,屬市中心路段,已有地鐵天隆寺站,交通便利,將成為實踐人間佛教的寶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