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慢活 台北人的台北味

徐璐 |2014.08.24
1832觀看次
字級
作者與台東在地藝術家創立的「鐵花村」,門上「開了」一枝鐵花。圖/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初來台東的台北人,並不只是外在的打扮,按照台東在地人的說法,台北人就是有一種「台北味」,很容易辨識。這個「台北味」就是:「急」。

文/徐璐

如果有練過太極拳、打坐、瑜伽、氣機導引、甩手功等這類運動的人,上課老師最常掛在嘴上、一再叮嚀的就是「不要急、放鬆」、「放鬆,就不會急」。

這些課我都學過,上得較久的是太極拳和打坐。對「放鬆了就不會急」、「不急就從容了」的境界有很大的嚮往,所以每天總會練習一點點。

在台東,除非是做事業,或是在商業職場上工作,對原住民朋友而言,台北來的人喜歡講「進度」,或是事情一定要照著所謂的「計畫」按部就班地進行……這些事,讓他們很不解。一旦你給了壓力,或是他們不理解的框框,他們就會在心裡閃躲著你。他們雙眼直直地看著你,但是和你的對話,就會開始以平行線的方式進行。

我正式在台東工作的第一個「急與鬆」的經典範例,是我碰上原住民藝術家安聖惠。我初到台東的第一個工作任務是和台東在地的音樂人、藝術家一起創立「鐵花村」。鐵花村原來的場域是一片荒草蔓蕪的廢墟,一棟近乎廢棄的台鐵老房子。唯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聳立在雜草中的二十多株大樹,包括百年的老樟樹、百年老麵包樹。

要改造這樣的廢墟,需要頂尖的高手。透過「好的擺」主人,也是鐵花村創村元老之一馬淑儀(Homi)的牽線,她找來了傑出的原住民藝術家安聖惠,還有見維.巴里、饒愛琴、水哥。我和安聖惠第一次碰面是在鐵花村轉角的一個小餐廳,彼此不認識。

「聖惠,我很希望妳來改造這棟老房子!」

沉默!

「聖惠,也許妳可以構想一下,畫個簡圖,我們再來討論怎麼開始,好嗎?」

沉默!

「聖惠,我看過妳的作品,妳真的很棒,我真的很希望有妳的協助,我們預計五月底試營運,我們大概有近三個月的時間。」

沉默!

聖惠,是魯凱族,膚色本來就比較黑,她一直沉默不說話,有時臉上出現三條線,顯得更黑。

當時,我很怕聖惠的三條線會變成六條線,我趕緊帶她離開小餐廳,走到廢墟及老房子現場。站在百年老樹及二十幾株大樹下,「沉默的聖惠」竟然膚色變亮、開口說話了,而且是近乎歡呼的說:

「啊!這裡讓我好有感覺呀 !」

鐵花開在大門上

她開始在廢墟四處走動,時而抬頭、時而看地,拔幾根草,聞一聞。在老房子裡東摸摸、西摸摸。沒幾天,廢墟整完地後,聖惠帶了自己的工作班底,還有各種鋸木、鋸齒、電鑽的工具,來到廢墟現場。

剛開始的二個月,聖惠和她的工作夥伴每天敲敲打打,沒有人知道她到底想做些什麼。不只我急,創村的夥伴Homi、大大、發哥、捷任,在忙完各自負責的工作後,都會不自覺地在聖惠的四周踱來踱去。

二個多月後,逐漸的,窗框出來了,門板的雛型出來了。每天,都有讓人睜大眼睛,喊出「哇!」的成品出來。她把一棟廢棄的老舊房子做成了一件藝術品,垂死的房子活過來了,重新有了生命。我開始每天在空檔時間,遠遠地坐在一旁看著她慢慢地做,五月底的試營運,也被我們悄悄地延到七月底。

直到要開試營運記者會的前二天,一切都完工了,聖惠還喃喃自語著:「少了一朵花。」鐵花村的夥伴比我還著急了,他們紛紛安撫,輕聲地說:「 哦!聖惠,已經太好了。『花』就讓它長在心裡吧!」、「長在樹上吧!」隔天,聖惠找到了一個舊風扇,她拆掉外殼,自己在角落偷偷地敲啊敲啊的。試營運的當天,一朵鐵花開在大門上。

三年後,我和聖惠再次討論鐵花村的第二階段整建,我希望她以裝置藝術打造一個木空間。這次,我不急了。有將近三個月,我只和她閒聊,每次喝兩杯紅酒。直到她說,她必須趕緊在四月開工,因為她要五月底出國。我才接著說:「喔!那我們準備來看看該怎麼做吧!」

事後,聖惠說,那幾次閒聊,我和她大半都只談旅行。

「徐姐!那時我看妳慢慢地,一直和我閒聊、喝紅酒。我其實心裡很急!因為我五月底要去巴黎!」

五月底,聖惠去了巴黎,木空間尚有小部分未完成,她要我們找別人來做。但,我們等她,因為這是台東,特別對於藝術家,只要你肯耐心地等待,一切都會很值得。

「木空間」在去年十月正式開張,是一個讓許多人驚嘆的傑作。

(摘自《我的台東夢》,天下雜誌出版)

新書分享會,請事先上網報名:http://topic.cwbook.com.tw/reader/2014/taitung/event.html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