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人文書店 許知遠的單向空間

杜晴惠 |2014.08.17
2122觀看次
字級
許知遠。 圖/陳瑞源攝

文/杜晴惠

從二○一一年起,關心兩岸三地發展、每年在八旗文化出版一本書的大陸作家許知遠,其實也是編輯與書店負責人。他和吳曉波等十三位朋友每人出資人民幣五萬元一起合開的「單向空間」(原名「單向街.圖書館」,取自德國作家本雅明的同名作品《單向街》),據新華社的報導,獲得千萬美元投資,繼愛琴海店、朝陽大悅城店後,在望京花家地開設第三家店。在3C產品當道,數位閱讀崛起,紙本書市場萎縮的今日,這是另一則讓出版人雀躍的新聞。

從「獨立人文書店」,走向連鎖性書店,許知遠對媒體說著單向街的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書店是處於城市邊緣的小資產階級趣味的周末交流場地,不懂經營無以為繼;第二階段進入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經營上可以持平;今年陸續開設新店,「單向空間」已經變成一個「品牌」,不僅是一家書店,一間咖啡館,一個出版社,還是一個文化自媒體平台(微博「單向街圖書館」),一個藝文的沙龍,一個創意設計工作室,甚至延伸到網路,未來將推出的新網站和新的App「單讀」。

「此後,這家書店成為頂級作家、導演、藝術家,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的年輕人頻頻光顧的場所。這裡不只是書店,更是一處理想主義者營造的烏托邦。在這裡,你可以逃離日常生活的逼仄,點亮自己的精神,遇見思想上的同道。」書店的文字介紹寫道,感覺更生活化,既向商業世界靠近一點,又要保持著一種冷靜。

據報導,投資「單向空間」的摯信資本投資公司過去也投資許多大陸年輕人喜歡的品牌,包括豆瓣網、果殼網、窮遊網、雕刻時光咖啡館等。他們認為,單向空間所影響的族群已從九年前的文藝青年,成長為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精英人群。

經營分析通常屬於「後見之明」,許多成功的經營者不見得一開始就能精準預測。許知遠在〈單向街的變與不變—從圓明園到花家地〉一文中回憶,九年前,才二十九歲的他,其實只是因為自己讀北京大學時經常在學校附近的書店裡看免費的書,才興起「也該有義務為年輕一代提供某些東西」的念頭,於是在「剛辭職,無所事事」,「純粹出於一時之興」,又偶然在圓明園後院發現了一個長廊空間與種滿核桃樹的院落,是個非常適合讀書的場所,就想和朋友開設書店,完全沒有經營的概念。

跌跌撞撞九年後,書店已不只是單純的書店,許知遠對陸媒表示,「書店的出現就曾經是一種技術革新」;未來,「單向空間」會從書店出發,成為一個「新潮流製造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