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 發展國際醫療

劉競明(新北市/長庚醫師) |2014.07.31
856觀看次
字級

近日來各大媒體報導國際醫療的議題,要發展國際醫療,首先必須整合資源,發揮團體作戰的效率。要先能促成不同醫療體系的合作,齊心照護。

台灣的北、中、南等各大醫療體系或醫學中心,有其強有力且自信的「特色醫療」及醫療團隊,面對國際醫療的初期目標如健檢、醫美、重症等,早就有其品牌特色。

若將國際病人來源區分成北、中、南、東等區塊,無論是病人自選或分配,對國際醫療來說皆是逐漸消耗戰力之根源,常會因為病人太少(占全部院區百分之零點五),那麼根本沒人想做。

我覺得只有在都會區成立「指定試點」,專門實施國際醫療的業務,才有可能成功。

國際醫療還必須有其特色,那麼國際病人才會不惜花重金遠渡重洋來台治病。

服務必須講求個人化的醫療照護與人性關懷的感受,不要過度強調個別專科與部門的競爭績效,而求整合式與協調合作的整體照護團隊治療模式之構建。

視病猶親、整合照護、全人醫療應是國際醫療的使命;醫療品質、研發創新、社區關懷與全人照護,才是該機構的核心價值。

分科則不再以「器官」分隔,而代之以「老人醫學」、「婦女醫學」、「微創微整型美容醫學」、「個人化醫學」等,強調臨床醫師、基礎醫學科學家及醫療科技儀器專家的合作。

在機械人手臂手術裏,可以從巨觀到微觀、從生理到病理、從臨床技術操作中回歸基礎醫學再思考改良手術方法等,這樣對癌症等重症治療,方能發揮團隊與整合式照護的特色。

這樣的國際醫療,病人才願意不惜花鉅資來台治病,若此方能帶動相關健康產業:生技、製藥、醫材、資訊、養生、復健與遠距醫療等之興旺及成長。

劉競明(新北市/長庚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