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浪漫‧你的感性其實很理性】哪種顏色味道好?

文/雲無心 積木文化提供 |2014.07.08
1410觀看次
字級

文/雲無心   積木文化提供

把奶油、糖、水、香精之類的東西混在一起,經過一番攪拌、冷凍等操作,做出來的東西叫做「冰淇淋」;如果在冰淇淋裡加點顏色、堆出一些形狀,再弄點風花雪月、鴛鴦蝴蝶的圖案,就超越了冰淇淋,而叫做「情調」,或者更高級一點,叫「文化」。冰淇淋幾十塊錢一桶,「情調」則要幾百塊錢才有一勺。

在從「冰淇淋」到「情調」的昇華中,顏色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情調」與「冰淇淋」吃進肚裡都一樣,但花前月下的青年男女,還是心甘情願地為「情調」買單。

在品評中餐時,人們總是說「色、香、味」,或者更「文化」一些,加上「形、意」——「色」總是排在第一位;而在西方飲食品評中,「color」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看起來,對於飲食中色彩的追求,東西方文化並沒有大差異。所以,在現代食品中,對「色」的研究就相當重要──從科研、生產到銷售,許多人都靠它謀生。

我們經常聽到語重心長的忠告:食品、飲料中的顏色,除了增加視覺刺激,沒有任何別的意義,外加的色素還可能有害健康,千萬要小心。不過,至少對於很多人來說,食品中的顏色還真不是別無一用。許多靠折騰顏色謀生的科學家說:「食品中的顏色會改變我們嘗到的味道」。

一個早期的實驗是在一九三九年發表的。那個時候白巧克力並不常見,測試者弄了些常規的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讓人品嘗。

先把被試者的眼睛蒙上,結果所有人都說兩種巧克力的味道一樣。

然後又讓他們看著品嘗,結果以前沒吃過白巧克力的六名被試者,都認為兩種巧克力的味道不同。

其中有四個人認為白巧克力「奶味更濃」,兩人則認為白巧克力「巧克力味更淡」。只有一個以前吃過白巧克力的被試者認為,在兩種情況下味道沒有區別。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說,這個實驗多少有點「山寨」。

不過後來有許多人做了規模更大、設計更精細的實驗,來考察顏色對味覺的影響,結果,至少有相當大一部分人,對於味道的感知會受到顏色的影響。

這個結果會產生一個猜想:如果某種顏色讓我們覺得同樣糖濃度的東西「更甜」,或者同樣鹽濃度的東西「更鹹」……是不是就可以利用色彩來減少這些東西的使用量,而依然享有同等的口福呢?

因為顏色影響著消費者對食品的接受程度,所以食品染色就成了食品加工中不可避免的一環。很多食品色素是天然的,大家不會有安全方面的擔心,主管部門也不會去探究,只是真正的天然色素比較貴。合成色素總讓人有安全方面的顧慮,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在美國,食品色素的管理有一項獨立於其他食品添加劑的法案。開始時,只有幾種基本色素可以用在食品中,後來人們發現其中有一些是混進革命隊伍的反動分子,就踢出去了,有一些通過了重重考驗的先進分子又被批准加入。到現在,被批准使用的基本色素也還是只有幾種。不過,這幾種基本色素已經足以調配出各種各樣的顏色來了。

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還是:這些食品色素是否安全?這裡能給出的答案頗有點外交風格:如果是在合法的範圍內使用合法生產的食品色素,可以認為對人體沒有危害。

但是,與其他的食品添加劑一樣,技術意義上的無害,不代表你家樓下雜貨店裡染過色的食品就是安全的,問題在於:它們使用的色素是否合法?用量是否合法?染色的食品是否合格?如果用染色來掩蓋食品的劣質,那麼色素是沒問題,有問題的是食品本身。色素,只是倘若所託非人便要代人受過而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