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保健,就這麼簡單!

余仁方博士 |2014.06.28
12662觀看次
字級
使用耳機限量限時,你也可以擁有好聽力。 圖/新自然主義
耳罩式耳機 圖/新自然主義
耳塞式耳機 圖/新自然主義
摀耳有訣竅!把手指塞入耳道才有效果哦! 圖/新自然主義
矽膠耳塞 圖/新自然主義
泡棉耳塞 圖/新自然主義

文╱余仁方博士(台灣聽覺科學專家)

聽力受損非常不易自覺,很多聽損患者都得等「代誌大條了」才發現,但這時聽力卻再也回不來了。假如你不想年紀輕輕就成為「話都聽不清楚」的微重聽一族,或已發現聽力衰退、不想聽力繼續惡化,那麼,就要確實做好聽力保健。平時,養成保護聽力的好習慣,就能有效預防噪音的傷害。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損傷聽力的頭號殺手,長期下來,總有一天會讓你的「聽力破產」。相反的,若能及早建立保護聽力的好習慣,將長保良好的聽力。

護聽好習慣

使用耳機應限量限時

全球青少年聽力大幅惡化,不少媒體都把矛頭指向青少年喜歡戴耳機聽MP3、MP4等個人音響設備所致,讓許多人認為耳機會造成耳朵的傷害,甚至有網路文章直指:「耳鼻喉醫師因此都不用耳機」。不當使用耳機,的確會傷害聽力,但耳機真的都這麼可怕,完全碰不得嗎?當然不是!我自己偶爾也會用耳機,耳機本身並無害,關鍵在於使用的方式。

美國哈佛大學以及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曾於「NIHL兒童研討會」中,根據「職業噪音標準」提出對於數位多媒體播放器耳機的使用建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音量」並「限制使用時間」;也就是說,使用耳機聽音樂是否會損害聽覺,與聆聽音量大小(限量)和持續使用時間長短(限時)有關。

由於人耳能接受的音量必須低於八十五分貝,暴露於八十五分貝音量的環境下超過八小時,就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且每增加五分貝,可暴露的時間就縮減一半,所以戴耳機聽音樂時,音量務必控制在八十五分貝以下。然而要注意的是,聆聽音量的大小除了個人習慣外,也會受到周圍環境噪音影響,在吵雜的環境中,耳機的音樂聲音相對變得很小,讓人無法聽得清楚,聆聽者往往不由自主的會把聲音轉大,聽力當然就會漸漸受損。

因此我會建議使用耳機的朋友們,除了不要在吵雜的環境下使用耳機外,也不要因為周遭環境改變而調整耳機的音量。最好將耳機的音量固定在安全值內(最大音量如果是十,應控制在二到五之間,且每三十分鐘應休息五到十分鐘),不任意調整,從音量根源管制,就可以輕鬆而有效的保護聆聽者的聽力。

護聽好習慣

減輕雙耳工作量

耳機音量不可超過八十五分貝,但這並不代表只要音量在八十五分貝以下,就可以毫無限制一直聽,因為高能量聲波長期過度刺激毛細胞,會使某些頻率的聽力逐漸喪失,讓聽力「過勞死」,所以無論有沒有戴耳機,我都建議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暴露於各種不必要的噪音,減輕雙耳的工作量。

當然,只要有空氣存在就會有聲音,所以不讓任何聲音進入耳朵,讓環境音量變成「零分貝」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人耳也不習慣「零分貝」這種狀態,所以想要避免不必要的噪音,只要掌握人耳對「噪音的隔絕」程度(見左表),讓雙耳每天都有足夠「寧靜」的休息時間即可。

護聽好習慣

避開危險噪音環境

想要保護聽力,請務必避開任何會導致耳痛的聲音,因為這是音量開始損傷內耳耳蝸的信號。如果環境的聲音已經讓耳內有微微刺痛的感覺,請立刻摀住耳朵盡速離開現場。

至於摀住耳朵的方法也有訣竅,光是用手掌罩住耳朵或是直接壓住耳廓都是不對的,衛生紙塞入耳朵更是完全無效,必須將手指直接塞入耳道才有效果。

護聽好習慣

善用聽力保護用具

雖然控制噪音來源是保護聽力的最好策略,不過某些時候環境音量確實很難控制,尤其是營建工地、演唱會等高噪音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善用聽力保護用具(Hearing Protection Devices,簡稱HPDs)來降低噪音抵達耳膜時的音波強度。

至於聽力保護用具,如果你以為只有泡棉耳塞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隨著科技的發達與精進,聽力保護用具已發展出多元種類,最簡單的分類有兩種,一是依物理特性區分的耳塞式和耳罩式,二是依是否用電區分,可分為非電子式被動型、電子式主動型以及混合型。

(摘自《別讓噪音謀殺你的聽力》,新自然主義出版)

耳塞式耳機比較危險嗎?

我們在選購耳機時,可以從物理特性分成「耳塞式」和「耳罩式」兩種。據我觀察,大多數的人會認為,「耳塞式耳機」會深入耳道,所以會比「耳罩式耳機」更容易傷害聽力,但事實上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哈佛大學及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也證實,耳塞式耳機並不比耳罩式耳機危險,因為耳道不長,在同音量的狀況下,使用耳塞式耳機和耳罩式耳機的音量差別並不大。那麼,耳機到底該怎麼選擇?除去阻抗、頻率響應、靈敏度等讓人眼花撩亂的專有名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試戴看看,感覺一下是否可確實隔離外界聲音,隔離的效果愈好,聆聽時愈不會受外界聲音影響,即使音量不大,也可以聽得很清晰,就可以避免因為聽不見耳機中的音樂,而在不知不覺中愈開愈大聲了。

聽力保護式耳塞

這類耳塞的設計原理是使用不同材質的物質塞入耳道內,一般藥局或藥妝店可看到的泡棉耳塞便是其中一種。此外還有乙烯基、尼龍、矽膠、彈性配方、紡玻璃纖維、棉蠟等多種材質,有些甚至可結合其他較特殊的物質,如純蜂蠟、羊毛脂,以增加舒適感。

耳塞主要是以密封耳道的方式來阻隔噪音,塞入耳道後會慢慢膨脹,然後緊密的塞滿整個耳道達到密封耳道的效果,因此使用時容易覺得耳道有異物感,說話時也容易聽到自己的回音。

選購耳塞時,若想降低耳道裡的異物感,就得注意「耳塞的回彈速度」,因為回彈速度快慢會影響佩戴的舒適性或鬆緊度。當回彈速度很快的時候,就表示耳塞的膨脹壓力比較大,容易造成耳道的壓迫感而使人感覺不適,相反地若是耳塞的膨脹壓力過小,耳塞與耳道便可能不夠密合,購買前應多注意。

此外,有些耳道形狀較為不一樣,因此想將耳塞推入耳道內較深部位,並達到密合的效果並不容易;針對較長且較大的耳道,可以使用形狀較長或是喇叭狀的耳塞,而較短的耳道則可使用附有連接線的耳塞以方便固定,或是選擇矽膠材質的耳塞,因為矽膠材質會根據每個人的耳廓塑形,可說是半客製化的產品,就算需要長時間配戴,也沒有不舒服的問題,一般說話音量仍聽得到,頗適合長期處於噪音下工作的朋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