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轉移 全身器官遭殃

陳玲芳 |2014.05.23
6034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五十出頭女教師,十幾年前罹患甲狀腺腫瘤,切除病灶覺得已康復,且有「甲狀腺癌不是癌」的錯誤迷思,自認「切除即等於治癒」,未遵照醫師囑咐,定期追蹤檢查,導致多年後癌細胞復發轉移,病情不斷惡化,下半身癱瘓,轉移至腦部枉送一命。

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諶鴻遠表示,甲狀腺癌是內分泌門診最常見的癌症,好發於二十至四十歲年輕女性。當腫瘤大到看得到或觸摸得到時,百分之九十為良性結節;確診為甲狀腺癌者,十年存活率近九成,男性病患較差也有七成。

諶鴻遠說,因此讓患者失去戒心,以為「得甲狀腺癌不會死」,甚至還有「甲狀腺癌不是癌」的錯誤迷思,許多患者追蹤回診兩年就失聯,再次出現時,已復發轉移到肺、腦,或肝腎等其他部位。一名外島教書的女老師,當醫師夢到患者來道謝時,隔天竟被家屬告知她已往生。

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涵栩指出,病患手術摘除甲狀腺後,需持續服用甲狀腺藥物,每半年到一年回診檢查前,要停藥四周,讓病人體內「一滴甲狀腺素都沒有」,患者會發胖,或變得倦怠、恍神、躁鬱,有人形容「整個人就像沒有電,比三天不睡覺還難受。」

諶鴻遠表示,停藥副作用恐為生活帶來影響,若能配合醫師指示施打基因重組人工甲促素,不僅可緩解副作用,也能將放射性碘自身體裡快速排除,患者無需經歷停藥期的不適,可兼顧家庭與工作。

諶鴻遠說,甲狀腺癌病人在開刀、放射性碘131 等治療後,需預約六年追蹤檢查,恢復良好的病患可提前「畢業」,預後不佳者要延長追蹤期。 他呼籲病人將第十一年視為「返校日」,透過回診檢查,才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期。

台灣每年約有兩百多人死於甲狀腺癌,525世界甲狀腺日前夕,醫師呼籲甲狀腺癌患者,應每年定期做追蹤檢查,配合甲促素刺激的甲狀腺蛋白檢測和放射性碘131掃描、頸部超音波等,才能及時發現復發及轉移病灶,嚴防病情惡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