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石獅圖錄】 中華獅文化的源流發展─中華獅子與政治

陳磅礡 |2014.05.09
3880觀看次
字級
圖為新北市蘆洲保安宮屋頂上,八仙之一的漢鍾離騎獅湳塘。圖/陳磅礡
北朝的佛教造像中,常見獅子成對在佛座左右護守。圖/陳磅礡
唐代以後獅子常作為神佛的坐騎。圖為道教天尊之一的太乙救苦天尊,坐騎為九頭獅子。圖/陳磅礡

文與圖/陳磅礡

龍為華夏民族的圖騰象徵,對龍的崇敬由來已久。雖然獅子在西方象徵著王權;但在中國,獅子是作為貢品進獻來朝,代表外邦的恭順臣服,在先入為主的觀念下,獅子勢必只能當陪襯的龍套。如李白〈上雲樂〉詩云:「五色獅子,九苞鳳凰,是老胡雞犬,鳴舞飛帝鄉」,更是將五色獅子、九苞鳳凰比擬為雞犬,將獅子「寄龍籬下」的奴性表露無遺。

其中最有趣,也最能反映出獅子在中國帝制社會中的位置,以及小傳統與大傳統相互反饋的,莫過於廣為流傳民間的「龍生九子」傳說。龍生九子版本不一,其中以明代楊慎《升庵集》的版本流傳最廣:

贔屭,型似龜,能負重。

螭吻,性好望,多做於屋脊。

蒲牢,好吼叫,常見於鐘上獸鈕。

狴犴,形似虎,立於獄門。

饕餮,好飲食,立於鼎蓋。

蜙蝮,性好水,立於橋柱。

睚眥,性好殺,多立於刀環。

狻猊,形似獅,性好煙火,立於香爐。

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見於門環。

這些龍子雖然文獻記載形貌不一,但在實物造型的應用上,常為獅子的混合或變體,從中並反映了「獅子」與中國政治最高圖騰象徵──龍的倫理尊卑關係;而人們創造了這許多以龍、獅合體變形的替代品,不但避開了僭越龍紋的政治禁忌,也別開生面地滿足了人們崇善愛美的欲求。

佛教取獅子雄武的王者氣勢,將之化作佛法的象徵,但獅子畢竟是野獸,無法與人相提並論,因此佛教中的獅子,也成了依傍佛陀,為其不凡保證的役使符號。如《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佛初生時,有五百獅子從雪山來,侍列門側。」在北朝的佛教造像中,也常可見獅子成對在佛座左右,作洗耳恭聽狀。

隨後獅子益加地馴化與降格,如文殊菩薩騎青獅的造型在唐代以後大為流傳,每與騎象的普賢菩薩成雙成對;而民間信仰的許多神祇亦有樣學樣地坐起獅子來,以凸顯神佛的高強與偉大。

中華獅子藉由宗教信仰的宣傳及加持,增添了更多吉祥喜慶的意味,其藝術形象也就順此趨勢,魚幫水、水幫魚地愈加為人們接受與喜愛。

為宗教、政治收編的中華石獅藝術

當獅子逐漸被政治及宗教所收編,其最顯著的轉變,即為獅子形象的馴服化。如北朝佛教石刻當中,獅子多棲坐於佛陀腳邊,宛如貓犬般馴良,唐代以後獅子則常作為神佛的坐騎。在帝王陵寢的應用上,唐代以後站立的走獅愈少,而多改以蹲坐之姿態;約在宋代之後,石獅的項頸更被套上了繩圈及鈴鐺,且體型愈小,由過去雄偉博大的氣勢一變為乖順拘謹的模樣。(貓頭鷹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