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線索 與漩渦

方秀雲 |2014.04.18
1664觀看次
字級
洛貞《時空行》,2013?年作品。

文/方秀雲

出生於福建廈門,在台灣成長

,之後遊歷世界各地的畫家兼雕

塑家洛貞(1947-),從一九七

六年正式創作以來,她經歷過「成長陰影」、「人道關懷」,與「文化省思」的階段,近三年來,藝術家不斷思考與探索,以萬物本質為基石,做了更深度的延伸,再度完成另三十多件畫作與雕塑品,無論技巧、風格、色彩、造形上,都有突破性的轉變,這回,她以《質地衍生》系列亮相。

當我目睹這位藝術家最新的作品,乍眼一看,像千萬條薄絲在那兒飄啊飄,然,深透之後,竟發現……

苦澀的境地

洛貞三十多年來旅居世界各地,從一處到另一處,經常是跨洋跨洲的大移動,有些國家,都至少住了三年以上,為此,真正地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不論到哪兒,一旦遇見那些手無寸鐵的人,遭受血腥的襲擊,像非洲、巴爾幹半島、中東的種族衝突及滅族大屠殺,導致成群成群的人傷亡與流離失所,每每讓她難以消受,一件一件作品,就在這種情況下創造出來。

在具象畫中,她曾描繪殘毀、扭曲的船隻與搖搖欲墜的房子,坐落在荒原,不僅與世隔絕,更支離破碎,看時,一縷冰寒之氣不禁襲來;也有一些半抽象創作,背景染上漆黑,一只只人的形體浮現,如幽靈飄啊飄,一旁熊熊的火燒,可判定人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二○○○年代之後,她專注於抽象,幾乎每件作品,都有零零星星的空穴,凸顯了「洞」的意象;也有,色彩各異、粗細不等的條紋,並置、堆疊與交錯,編織成各式各樣的曲線,不論黏附、偏離,或拖曳的幻影,它們總像無數的髮絲在那兒奇異地飄蕩。如今,這「洞」與「線條」的鋪呈,儼然成了她的簽名形式,若說線條,這巧妙之處,在於筆刷的運用,那源自書法中的乾筆,當大部分的人傾向筆墨藝術的渲染技法,洛貞卻偏愛書法中的乾筆與山水畫中的皴法,此技術,植根於中國文化,能達到一種「澀」的境界,該怎麼重新賦予生命,一直是她努力與渴求的方向。

頭一遭的撞擊

若攤開洛貞的藝術生涯,從早期的具象,到後來半抽象,直至現今的抽象,常給人一種煩擾、懸而未決之感,反映的是她心的版圖——驚惶,那跳動的頻率,跟世間的災難、饑荒與戰亂相符,然而,源頭從哪兒來呢?

原來,是一九五一年花蓮發生的一個事件,當時我們的畫家才四歲。

就在那年十月二十二日,半夜,突然來了大地震,洛貞與家人住在當地一幢日式平房,大地劇烈搖晃,牆面土塊也紛紛掉落,危急之下,全家人逃到外頭,一出去,看見了許多人坐臥、鋪睡在馬路上,突然,眼前,地面裂開,出現了一口深溝,黑摸摸的,不一會又閉合,那大小足以將人活埋。

隔天,地震未止,又聽聞海嘯即將來襲,她父親趕緊弄了一輛黑色轎車,一家人坐上,便直奔山上,沿路,不少人哭嚎。那晚,她睡在一間農舍,昏昏暗暗的,眼睛盯著屋梁上垂掛的燈泡,因地搖,晃來晃去,耳朵卻聽見屋內每一根梁柱要斷裂的嘎吱聲,還有外面人的啜泣聲,及伴隨的雨滴。

小小的洛貞,卻見證了這一場夢饜,因之巨、之烈,給了她人生頭一遭的撞擊。

是的,她嘗到驚恐的滋味,長大後,一有什麼動盪,那分惶恐,又再度掀起,一次又一次,探訪童年,此「再訪」(re-visit),不斷挑起了她創作的意念。

這第一樁記憶,始終在她作品裡發生作用,以象徵的手法暗示,那些無數的條紋,是一陣陣的抽搐與痙攣,牽繫的是久遠前有過的驚悚,而洞呢?是記憶中那又張又合的深溝,猶如無底洞,毫無疑問地,這些全是探訪兒時的痕跡啊!

抽絲剝繭

其實,她一幅一幅的畫作,展示一具具被傷害或搗碎的軀體,儘管是苦難之最,她並沒有閃避,反而勇敢地滲透肌膚,直接觸摸了皮下的組織,肌肉的纖維在那兒收縮,旋繞、彎曲、膨脹、舞動的線紋,彷彿讓我們親臨了悲慘景況,也傾聽了眾生的哀嚎。

英國頂尖的藝術史大師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1903-83)曾針對這些藝術中「不幸的人」,做了一個不錯的詮釋:對不幸身體的接受,允許了對靈魂的特殊對待。

畫家的根底,在挖掘一個人類亙久不變——生存與掙扎的景象。洛貞藉此抽絲剝繭,鮮活地勾勒出那謎樣又深邃的靈魂。

她繪製的每個身子,涵蓋的範疇,微,微小到細胞、個人,巨,巨大到全人類、宇宙,他們沒有名字,不知是男是女,身處何時、落於何方,也一概未知,如此,銳氣消弭,個人主義也沒了,結果呢?不受時空綑綁的普遍與永恆性,便流露了出來!

亙古的議題

說來,人生第一抹記憶,象徵了人頭一款的挑戰,激起的罪惡、興奮、震盪,將是自身認同的開始,未來的心理發展也因這「原型」而起,而對藝術家呢?更持續往後的視覺感受、主體的探索與美學態度。沒錯,創作的激素,奔流與永存,關鍵落於那初始的刻痕。

洛貞作品中或許殘留著一些顛顛簸簸、坑坑洞洞,然而,她將這些轉化了,先洗滌,然後昇華,再精練,最後,一一濃縮成能量的線索與漩渦。

總之,她所描繪的,不外乎你我的眾生,及生命本質延展的無窮性!飄曳的,更是一絲一縷恆久的人道精神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