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現代詮釋--信仰

星雲大師 |2014.04.04
10771觀看次
字級
圖/香海文化提供,游智光(Jack Yu)繪

中國人對於信仰宗教,大部分是建立在祈求保佑上;即使一般的佛教徒,也不容易懂得正確的信仰,是要建立在「無我」、「不著相」的慈悲上,要具備正見、誠信、不邪見的思想,要有為人奉獻而不為己求的宗教情操。

常聽人說:「只要心好就好了,何必要信仰宗教?」既然心好,為什麼不信宗教呢?然而當他一旦遇到人生中重大的苦難,例如經商失敗、感情不順、人生的失意,或是為病苦所折磨時,很自然會想找一個宗教來依靠;尤其家中有人往生,也會想找個法師來誦經。所以人只要有生死問題,就離不開宗教。

記得有一次,知名作家司馬中原先生在講演時提到,他雖是天主教徒,但是身上流有佛教的血液。他說,在中國,一個人不管信什麼宗教,血液裡都有佛教的成分,因為幾千年來,從祖先代代流傳下來的習慣,人只要有了疾病,或是面臨苦難的時刻,不是稱念「阿彌陀佛」,就是祈求「觀音菩薩」,這是一種很自然而深刻的佛教信仰。

但信仰宗教,必須要慎重選擇,否則一旦信錯了邪教外道,正如一個人錯喝毒藥,等到藥效發作,則生命危矣!所以我常說,「邪信」不如「不信」,「不信」不如「迷信」。因為迷信只是不瞭解,但至少他有善惡因果觀念,懂得去惡向善;不信的人,就像一個人不肯張開眼睛看世界,那麼他永遠就沒有機會認識這個世界。當然,信仰最終還是「正信」最好。

什麼是正信?

第一、你所信仰的對象,有歷史、事實根據嗎?

第二、你所信仰的對象,有道德慈悲嗎?

第三、你所信仰的對象,有能力救苦救難嗎?

第四、你所信仰的對象,人格能淨化嗎?

古人說:「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明君而仕。」那麼,我們信仰的對象,也應該具備:一、信仰實在有的;二、信仰道德高尚的;三、信仰能力強的;四、信仰戒行清淨的;五、信仰正法圓融的。

此外,在國外我也倡導一個人可以信仰兩個宗教。因為像在歐美等國家地區,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帶他到教堂受洗,成為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等到他長大成人後,認識了佛教,覺得佛教教義很好,想要信仰,卻又擔心違背最初的信仰,所以我才提出「一個人可以信仰兩個宗教」的觀念,但指的並不是你可以去信仰兩個宗教,而是為了讓其他宗教徒安心,除了自己所信仰的基督教或其他宗教以外,還可以信仰佛教。

其實,在中國民間,哪個人不是信仰兩個宗教呢?過去歷史上有所謂「三教一家」、「儒釋道一體」,不就是這個意味嗎?當然,那只不過是一種方便,在信仰的層次上,也還只是個基礎而已。

信仰是發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正確的信仰可以讓自己獲得無比的利益。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正信,即思想見解要正當、言行作為要正當。如果信仰錯誤,好比一個人交錯朋友,會毀壞他一生的前途。因此信仰的對象、宗教,更應該仔細抉擇。

傳統之說

信仰

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相當於信仰一詞之梵語有śraddhā, prasāda, adhimukti, bhakti等,譯作信心、正信、淨信、信解。謂對佛、法、僧三寶之崇信欽仰。佛道修行之初,須立堅固之信心,令不動搖,進而探求智慧,達開悟之境。(摘自《佛光電子大辭典》第四版)


信仰提問

問:一個人有了信仰之後,如何維護信心?

答:信心乃一切功德的根源。信仰之後,如何保任、維護信心的根苗?有以下十種方法:

1.親近善知識。

2.經常參與定期的共修活動。 3.聽聞正法。

4.閱讀佛書。

5.參加道友集會。

6.要有自我的密行。

7.學習六度四攝的菩薩道。

8.要有禪悅法喜的體驗。

9.關心佛教的發展。

10.正見、正思、正念。

此外,對於信心的維護,要勤於拔除貪、瞋、嫉妒的雜草,勤於灌溉清淨戒法的甘露,讓信心的田園生長慈悲、般若的豐碩果實。信仰佛教之後,要以佛為導師,以法為良藥,以僧為醫護,化貪欲為喜捨,化瞋怒為慈悲,化愚癡為智慧。持之以恆,就是維護信心最好的良方。



問:對於民俗信仰,應該有什麼態度?

答:人人有信仰的自由,佛教徒應本著慈悲的胸懷,對於民俗信仰要有尊重、友善的態度;對於其他宗教,也能含容等視,以禮相待;不皈依外道天魔,不信奉外道邪教,不跟隨外道門徒,這就是佛教徒面對民俗信仰或不同宗教時,應該有的立場。

問:目前全世界凡有宗教信仰者,似乎女性比男性來得多,甚至是每個宗教的普遍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其實,並非女性信仰宗教的人數比男性多。一般來說,男性的使命與責任是到社會上賺錢,他們必須有職業,必須養家活口,必須以社會的事業換取生活的條件;而女性,因為有男眾賺錢養家,她們就擁有較為充裕的時間親近宗教;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就性格來說,女性生性柔和、慈悲,容易親近宗教,聽到哪裡有慈善活動,哪裡能夠發心,她們總是踴躍參與。

現在各個寺院道場,如果有在家信眾的共修活動,往往女性的人數比男性來得多。除非特殊的情況,比方說以男眾居士為主的道場,這種情況還是有的;要不然一般都是女性超過男性的。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不需要去好奇或分別。

(摘自星雲大師《僧事百講》、《佛光教科書》)

禪∣門∣語∣錄

譯者/滿和法師、Doris Koegel-Roth、Leon Roth

諸佛菩薩不需要我們眾生的恭敬禮拜,而是藉由禮拜,認識自己的永恆生命。在一起一拜之間,昇華自性,擴大生命。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do not care whether or not we prostrate before them. Our prostrations mean more to us than to them. We prostrate for self-improvement, and when we make prostrations we enlarge our character and broaden our horizons.

禪,就是自我的教育,眼睛一閉,看心,去找自己的本來面目,有摸到自己鼻孔的感覺,回到家鄉,另有一番詩情畫意,那就是有人間禪味了。

Chan is self-education. With eyes closed, study your mind to observe your true nature. You will feel completely in touch with your senses. It is like coming home to a beautiful painting or poem. That is the zest of Chan in the human world.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