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發起

妙蓮 |2013.09.29
5103觀看次
字級
什麼是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菩提心也是慈悲心、般若心、智慧心、解脫心,是世間上最真、最善、最美好的心。而最能體現菩提心的法門,就是大乘佛法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圖/人間社提供
什麼是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菩提心也是慈悲心、般若心、智慧心、解脫心,是世間上最真、最善、最美好的心。而最能體現菩提心的法門,就是大乘佛法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圖/人間社提

什麼是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菩提心也是慈悲心、般若心、智慧心、解脫心,是世間上最真、最善、最美好的心。而最能體現菩提心的法門,就是大乘佛法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再簡而言之,就是「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

在佛門的過堂用餐裡,為何在吃三口白飯時,要在心中稱念這三句話呢?意在提醒行者行住坐臥間,都要不忘發菩提心。不過菩提心的發起也是有次第的,今就四弘誓願將菩提心的次第,簡略說明如下:

一、菩提心初發的因緣

先了知人身難得、了知無常及造惡的原因,因知苦、明瞭因果,故把握此今生為修道的因緣,因而發願「斷一切惡」並修學佛道。故此階段會以「煩惱無盡誓願斷」為主要的修行課題,積極修習「十善業」(不殺、盜、淫;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妄語;不貪、不瞋、不痴),並以智慧觀察出這個世界是充滿痛苦的火宅,而發起增上生心。

二、菩提心發起的第二階段

因前已知苦,以修善去惡做到積極面的斷苦。為了不要再造輪迴六道的苦因,所以發願修一切善法,此即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修學一切法門之外,更積極發願修學戒定慧三學,以智慧徹悟煩惱與造業是形成生死痛苦的原因,誓願永不再墮入輪迴,重蹈覆轍。

三、圓滿菩提心的修行

菩提心的圓滿,是經過前行的努力修證之後,體會到自身受苦的原因,都是因為煩惱業集束縛了自己,進而發願為眾生解除桎梏、消除眾生的業集煩惱,引領他們走向一個逍遙自在、離苦脫困的人生,故發起大悲心及平等心,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佛道無上誓願成」。

星雲大師在《菩薩行證.菩薩道的起點》說:「發菩提心應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菩薩道的起點,就在慈悲的培養,方便的增加。菩提心不是一時的情緒,而是從生活中點滴的受持奉行。不放棄一個眾生,不輕視一點小善,以佛道為依怙,以真理為法侶;如此行持菩薩道,才不致沉淪無邊的苦海裡。」

因此菩提心不但要發恆長心,還要有永不退票的決心及勇氣,亦如黃檗禪師在詩偈中提到:「心如大海無邊際,廣植淨蓮養身心;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若人人都能發如此廣大心,行大悲願,人間的苦難必然減少,世間何處不安樂。

清朝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也點出:「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如何發廣大心,及立堅固願呢?

就如大師曾說:「我發願生生世世回到娑婆度眾生,所以我修持的是對一切 眾生的愛,因為有愛,所以對一切人、事、物都可以原諒。」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提心最圓滿的寫照。願我們以《法華經》的一偈共同來發願,凡我們點滴所為:「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