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凱莉媒體女俠享受異國生活

何永齡 |2013.08.31
4075觀看次
字級
唐凱莉回台和大學同學相見,當年的同學如今都在傳播界小有名聲,右起為毛豪寧、張中嘉、翁騰勝、陳玲玲、林曼玲、唐凱莉、蕭嘉慶。 圖/唐凱莉提供 非報系
唐凱莉和Claude在溫哥華共度耶誕節。 圖/唐凱莉提供 非報系
唐凱莉的另一半Claude,從小生長於南法一處葡萄園中 圖/唐凱莉提供 非報系

最近媒體刊載影視界奇才王偉忠,為唐凱莉的新著《過雲》寫了篇序文,對他這位名字十分洋派、作風也和常人大不同的大學同學,有著「活色生香」的描寫,引起不少人的好奇,究竟王偉忠口中的「女俠」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在王偉忠眼中,唐凱莉一直是個俠女。當年他們組隊參加大專杯辯論比賽,唐凱莉在台上雄辯滔滔,最後還跟對方吵起架來,吵著吵著時間到了,她拱手作揖,撂下一句「我們後會有期!」對方一時愣住,凱莉轉身下台,身段非常「俠女」。
在同學眼中,唐凱莉還是個浪漫的女孩。當年台北少見女孩愛戴寬邊大帽,她是其中之一,很有自己的風格。另一個讓王偉忠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同學一同搭車上陽明山的文化大學上課。那時公車性能差,爬坡很吃力,一加油,排氣管像烏賊吐墨,臭氣薰人。
開著開著,唐凱莉突然請司機靠邊停車,原因是她要下車,因為山嵐太美,雲霧繚繞,搭車太可惜,她決定走路上山欣賞美景!
透過王偉忠的描寫,唐凱莉在文化大學新聞系,被同學公認為「才女」的往事一一重現。她大三到中視新聞部實習,被新聞部經理王曉祥留用製作《六十分鐘》新聞節目。當時她雖年輕,但文筆已很洗練,之後以交換生名義赴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深造,取得碩士學位後,返國在華視新聞部擔任《國際瞭望》節目製作人,爾後到公視擔任國際新聞製作,電視經歷長達十六年。之後轉任平面媒體《台灣英文新聞》雜誌的國際事務編撰。
非我族類 反而感興趣
十二年前,唐凱莉移居加拿大,但仍擔任《台灣英文新聞》的海外撰述。在溫哥華期間遇見人生伴侶Dr. Claude Bouygues。Claude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簡稱UBC)的法文系教授,故鄉是法國南方的Collioure,因此因緣際會,唐凱莉常有機會旅居法國。
不論是名字、生活、成長及教育背景,乃至婚姻、工作和旅遊等大半生的經歷,唐凱莉都堪稱十分「國際化」,事實上,從小,她就對「非我族類」的人、事、物特別有興趣,走上國際新聞的背景其來有自。
唐凱莉更喜歡將工作結合於和各國友人交往,比如當時有一位德國駐台代表范育德,邀請各媒體去考察兩德統一後的東德,唐凱莉與范育德相熟,自然而然當起其他媒體的即席翻譯,結果一路上趣事不斷。看到德國警察衣服上繡著「polizai」字樣,范育德以德語發音解釋東德的警察制度,唐凱莉見其發音活似台灣的「玻璃菜」,即席翻譯之,范育德中文程度甚好,聽到唐凱莉的「翻譯」,頓時笑翻了天。
她也與以色列的代表十分投契,有回以色列代表的夫人,請唐凱莉去位於信義路上的官邸晚餐,當她走進代表家的客廳時,看到以色列代表正對著電視裡立法院打架新聞大笑,唐凱莉覺得很糗,尷尬地問代表:「這種打架新聞有何好看?」沒想到以色列代表竟答曰:「有趣極了,你們台灣即便立法委員打架,或是八卦新聞,都很有意思,不像我們那裡,動不動就是炸彈,妳說,一般人會選擇住哪裡?」唐凱莉當下終於明白,難怪在台灣的許多老外朋友都不願意離開,即便台灣天天上演「茶壺裡的風暴」,也比死傷遍野要強得多!
唐凱莉從年輕就喜歡跳阿根廷探戈,所以和當時的阿根廷代表Mr. Rual Desmarah走得很近,也從他那裡學了一招半式的探戈。拉丁人十分享受生活,那時的拉丁國家的代表,幾乎每兩周就在國貿大樓舉辦舞會,加上各商會經常舉辦社交舞會,唐凱莉幾乎「無役不與」,誠如她自己說,她個性本就外向活潑,絕不放棄好玩的機會。

往事如雲  寫書懷念母親
唐凱莉最近完成一本十五萬字的巨著《過雲》,緣起是在二○一○年的春天,她和伴侶走訪了雲南昆明等地,其中母親的家鄉昆明,現在仍有些親戚住在那裡。唐凱莉和Claude都很喜歡昆明的春城飛花風光。隔了六個月,他們又來到法國南部Collioure的家,面對著瀕臨地中海的優美小鎮Collioure,他們邊看書邊閒聊:提及現代可真是天涯咫尺,半年之間,他們已繞過大半個地球,但不知現在昆明的親友可還安好?
唐凱莉聊得興起,說起了百年前關於昆明的一些往事。Claude除了教書,也研究電影,當下就認為她所說的那些發生在昆明的事,是一個拍電影的好題材,要她無論如何將之寫出,他也願意將其翻成法文版。
因為這個緣起,唐凱莉開始蒐集材料,兩年前動筆寫作,採取了半傳記半小說式的文體架構,完成十五萬字的《過雲》。
書名「過雲」意指書中主人翁在雲南的一甲子歲月(一九一○至一九七○),回看往事,俱如過眼雲煙。那一段歲月,是中國動盪的大時代。書中有著民國初年昆明的生活百態、法國人在雲南的往事、軍閥割據下的西南邊陲、對日抗戰時期大後方的同仇敵愾之情、美國飛虎航空隊進駐昆明後對昆明的影響。也觸及慣看雲南風花雪月的那一代人,如何走過他們的崢嶸歲月,如何在變動的大時代與個人起伏的命運下,了悟到穩定恆常的真。
《過雲》是一部民國往事的書,雖往事如過眼雲煙,但透過書中人物的生命之精萃,讓人領悟「原來,在太陽下,真無新鮮事」,過去發生的事,今天換個場景依然如此。儘管世代不同,但有關生命的事,卻穿越時空,始終是古往今來者都在探尋的心路歷程。

自得其樂
與神同在有福分
現在大家都喜歡說什麼「達人」,唐凱莉的朋友則把她歸類為「生活達人」,因為她一向點子不斷,和她在一起,總有不少驚喜之事。
但這位「生活達人」生活中最看重的,竟是「與神同在」。原來,她在美國密蘇里大學念書時,室友是一位來自台灣中興大學的虔誠教徒,室友的愛心與好行為,讓唐凱莉願意認識神並接受基督信仰,這一路走來已近三十年。
唐凱莉說:「在密蘇里求學時,不論是在人際交往,還是新聞專業上,都收穫頗多,但收穫最大的則是認識神。那時認識的朋友現在很多都已離散分飛,新聞專業也有用盡之時,因為人都要退休的嘛。但認識神,是一輩子的事,而且是一輩子的福分!我的生活中若沒有神,一切都是虛妄。」
對神的信仰,是她樂活的祕訣;另一祕訣就是自得其樂。她說,也許是家中的獨生女緣故,從小就很獨立,常常單獨行動,還樂在其中。比如在溫哥華,她常在夏天時,一人騎著腳踏車沿海岸騎去,騎到蔭涼地,便停下來欣賞美景,躺在草地上看著藍天白雲,讚賞神所創造大自然的美好。
在巴黎時,也常一個人去香榭大道上拿破崙時代的咖啡館,在洛可可(Rococo)風格的咖啡館,品嘗咖啡並觀察來往人潮,嘆世界之奇妙!
如此單人享受的樂趣,讓她從沒想到伴侶的必要,而且她每到一個城市,總會去城市中樓層最高的餐廳吃晚餐,俯視城裡的萬家燈火,看盡世上的繁華。
直到有一次在多倫多,她照例去了最高的CN塔(加拿大國家電視塔)晚餐,那是一間旋轉餐廳,把多倫多的夜景看盡,正在欣賞之餘,鄰桌有一對從美國來的夫婦對她說:「妳一定很喜歡一個人吧(you really enjoy yourself)!」她環顧四周,都是成雙成對,只有她自己一人。頓時,她開始覺得寂寞了,也動念想要有個伴侶,隔不了多久,另一半就出現了。
十二年前,唐凱莉和UBC大學的法國文學教授Dr. Claude Bouygues結為伴侶,「為了選擇對象,我向神禱告了好幾年才蒙應允。」唐凱莉笑說,「我選對象很挑剔的,至少列了七大條件,有些條件就不細說了,但第一個首要條件,就是對方一定要是一個認識神的人,否則人生價值觀不同,很難走長路。」能和Claude結為神仙伴侶,唐凱莉認為,「是神為我預備了現在的伴侶。」
有趣的是,Claude也是一位愛跳阿根廷探戈的基督徒,兩人就是在探戈舞曲的浪漫旋律中,成就一對佳偶。婚後他們沒生孩子,充分享受兩人世界的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