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村綠色專題-- 海霧潤澤礫石層 泉水育出有機米

文與圖/高燈立 |2013.04.21
1887觀看次
字級
大南澳地區因有海霧潤澤,培植出優質有機「牧師米」。圖/高燈立

海霧,它挾帶著鈉含量,從南澳溪口直入覆披沖積扇,再潤澤了滿是礫石沙層的稻田;然後,再冉冉上升懸於山間,似乎在對外宣示著:在得天獨厚的環境大南澳地區「陸稻」中所培植出的有機「牧師米」,已建立相當優勢!

「早在一九二四年以前的日據時代,一群來自新竹、淡水、頭城、宜蘭、蘇澳翻山越嶺的移民,攜家帶眷來到大南澳地區開墾;當時日本為了讓墾民安心開墾,讓土地有效利用,將土地分配墾戶耕種,這些墾戶開始有了自己私有土地……」大南澳地區長老教會牧師張興仁娓娓道出,該地區土地的開發史。

大南澳地區就地理形勢而言,三面高山一面大海,地型與蘭陽平原相似,可謂宜蘭中的宜蘭;唯差別在於蘭陽平原大面積的土地隔離帶較少,而大南澳地理環境、狹谷水急擠出的沖積平原,加上三面山區阻隔,讓大南澳地區的有機農業更為獨特。張牧師表示,「陸稻」的涵水伏流是來自於層層保護的翠峰湖,而湖中的水,經過曲折山谷流轉,形成層層過濾,而此一過濾的淨水,再留給大南澳地區的墾民灌溉,才能形成有機無毒的高經濟米食。

「陸稻」是指稻田因處於礫石沙層,涵水不易,因而必須活水時時補充,而山中乾淨的甘泉剛好提供所需,也同時提升了稻米品質。但是張牧師感慨表示,國民政府遷台後,將民地又收歸國有,一夕之間讓地主喪失耕作自主權;因此目前大南澳地區農耕地係農民向國家租來的。張牧師認為,土地既原為民有應還於民;尤其有機既要永續,不是讓農民今天做做,還要擔心明日天土地是不是還可以使用;這樣心境,農民還會有依託嗎?

張牧師為延續有機農作使命,並保護產業價值不致被中盤商剝削,結合在地士紳張竣喨先生,鼓勵農民共同成立「宜蘭縣大南澳地區農村再生協會」,讓大南澳地區耕作的「苦田」變「樂田」,讓「南澳樂田」繼續扎根。

張竣喨理事長表示,成立此一協會,就是要保障農民農產收利,大家共同經營,讓農民入夥,共創精緻農產,確立「民以食為天,食以米為主,米以香為讚,香以純為美」的理想目標。

為了有效行銷,在協會成立後,張牧師更為「陸稻」大造品牌名稱——「牧師米」,此一品牌建構後,果然讓寧靜山村溪谷頓時熱絡起來,農民的辛苦農作也獲得有機認證,農民心中雖仍未達成土地自有的心願,但有機「牧師米」的品牌建構,農民面對未來已充滿信心!

目前大南澳農耕人力的平均年齡在七十歲左右,這著實讓張牧師憂心;因為有機耕作更需要老一輩傳承,他怕的是農業技術斷層後,有機農業不能永續,就前功盡棄、大為可惜。張牧師建議,農政單位可以讓農學院師生下鄉實習,讓他們在理論中,也能兼顧到實務操作,或者更根本的方式,在宜蘭縣成立專屬的「有機農業大學」,讓有機耕作得以永續。

張牧師下一個階段的期許,將協助農民獲得耕地自有外,更要讓這海霧潤澤礫石層優質山泉水所蘊育出的有機「牧師米」,成為大南澳地區得以永續的有機「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