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略說清朝宮廷衣冠

余遠炫 |2013.02.18
2093觀看次
字級

不管是《後宮甄嬛傳》還是《步步驚心》等清宮劇,劇中妃嬪或是皇帝的穿著都相當的華麗。

清朝是滿人建立的國家,滿人則是半遊牧半農業的民族,這個民族的歷史相當悠久,先秦時代就已經存在,當時稱為「肅慎」,宋朝時稱為「女真」。明朝末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建立「後金帝國」,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改後金帝國為「大清帝國」,開始重視清宮女子的穿著。

皇太極時期,清宮女子仍保有遊牧民族時期的樸素性格,皇太極總覺得清宮女子不懂穿著打扮,甚至是難看,因此希望她們穿的漂亮些。

順治入關並且成為中原之主後,開始重視服裝穿著。由於順治欣賞漢族服飾,因此清朝宮廷服飾融進了漢族衣飾的特色,但滿清貴族擔憂過於漢化,又極力主張在衣飾上保有滿族特色。

清宮服飾的基本特色是馬蹄袖、圓領、窄袖、右衽,衣服上的圖樣有時會繡上弓箭或山水,有時會增加皮毛裝飾表示不忘遊牧生活,而且喜歡長袍馬褂。這些都與漢人的上衣下裳,以及寬袖的做法不同。

清宮女子衣飾到後來愈來愈講究合身開叉,清末民初逐漸演變成融合滿漢服飾的旗袍。

康熙時期制定了《大清會典》,規定從皇帝、皇后、妃嬪乃至王公貴族的各項服飾,成為定制。

當然不同階級穿戴皆有所不同以示尊卑,最高級的當然就是皇帝與皇后,朝冠與朝珠使用黑龍江流域河蚌所特產的東珠。冬季戴的帽子(冬朝冠)用的是熏貂或黑狐的皮毛。通常製作一頂帽子要用掉一百五十隻黑狐皮毛(動保團體應會嚴重抗議);夏季帽子(夏朝冠)則用青絨製作,帽上三層,雕上金龍金鳳,綴上東珠,相當的金碧輝煌、貴氣逼人。

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正式場合穿上朝服時,一定要佩掛朝珠。一盤朝珠共有一○八顆珠,象徵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清宮衣飾眾多,後宮妃嬪穿綾羅綢緞高貴絲織品,宮女下人則穿布帛。

皇室中重要場合穿「禮服」,喜慶宴會穿「吉服」,較嚴肅莊重的場合穿「常服」,打獵時穿「行服」,一般居家活動穿「便服」,服喪則穿「喪服」……規定嚴格不可馬虎。

現實中的清宮服飾,天朝衣冠,華麗貴氣,那可不是戲劇所能比擬的。

(相關內容在下午三點警廣FM104.9頻道《一點新樂園》節目同步播放,歡迎收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