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花雨-- 一生一別難再見

滿濟 |2013.01.03
2112觀看次
字級

那晚從台南講堂講完《普門品》,回山已是入夜十點半了。打開鐵門,輕輕地,深怕驚醒山裡沉睡的行者。二十多年前佛學院,老師說的諄諄教誨超過萬言,愚鈍的我,銘記的卻只有一句:「寧動千江水,勿動道人心。」慎護其心,怕擾他人靜寂的道念。

「師兄,我要到圖書館,昨天才搬來,路不知怎麼走?」看到一位年輕的師兄弟詢問。「沒關係,我帶您走,這裡各棟相連,繞來繞去的,不熟是很容易迷路的。」我帶著這位同參往前走,「師兄,這樣就可以了。」「沒事,我帶您到最近的入口。」「請問師兄上下?」「我叫滿濟。」「您是不是《25℃天空》的作者?」我點頭。走回寮房,開燈,稍稍整理上課的講義,原這庵裡的曲曲折折的小徑,還有這寺院的人與事與物,對我而言已熟識得像每天的呼吸。

「師兄,因為風大,將您的被單吹到水溝裡,所以又放進洗衣機重洗一遍了。照客合十。」這是某日,我晾晒的被單上夾的字條。照客是照顧大眾進出安全到生活點滴,常常看到她們清洗客房的被枕,處理庵裡的雜務,那樣的影像都令我感動莫名。她們默默無聞,但奉獻出寶貴的心力,照顧數百人的起居到入住。

旅行為的是什麼?簡單的說,只是想要「藉境觀心」,在旅程難以掌握的翻轉中,讓自我的驕慢萎縮,讓幼小的謙卑滋潤,也迫使勇氣加分,於是我一次一次,克服害怕,暫別家園的溫暖,踏向未知,向天地山水學習涵容的厚德。

走到長安沒過王維的香積寺,巧的是,因緣這一線,我們到了青龍寺。偶然在飯店的站牌,標示有青龍寺。青龍寺是真言宗的祖庭,因為有空海大師,那日午後的行程更動,跳上往青龍寺的公交車,參拜大師。

到了青龍寺,很典雅的建築風格,有些京都的味道。很幸運,遊客不多,寺裡顯得靜美靈秀。可喜的是,我們在庭院的水池看到一群白鵝,牠們在陽光下輕刷羽翼,走近端倪,鵝於水中自顧盼影。

空海大師為了追尋密宗大法,遠涉重洋至中國求學。在寶龜二十三年(西元七九二年)奉詔入唐,遇海上颶風,幾經艱險,終於來到中國。到了長安受學阿闍梨惠果大師,盡得密教之奧妙。其後返回日本,創真言宗,日後形成「東密」一支。

我們在別殿的廣場,看到惠果授法空海的金色塑像,湛藍如海的天空下,師徒兩人心意相通,態貌肅靜安然。空海得大法密奧,老師惠果短短數月後示寂。讀到書冊有過記載。

惠果圓寂前告訴空海:「我倆宿緣深厚,多次相約來到人間,弘演密藏佛法,彼此代為師徒。這一世,你在西土接我足跡,我亦東生入你之室……」兩人為學法傳法,代代互為師徒學習,如果是清淨法義的延續,輪迴的生死也成為甜美的記憶!

青龍寺有原遺址出土的文物展覽館,注視那斷瓦片磚,曾是輝煌的殿堂,法音弘傳,今日花與樹猶在,斯人已遠,空留悵然。

同法同門喜過深,

空隨白霧忽歸岑,

一生一別難再見,

非夢思中數數尋。

寺中的壁畫「空海留別青龍寺義操阿闍黎」,令我駐足。讀著讀著,彷彿看到空海返回日本時不忍別離,至情流露留給同學義操的詩。僧人無情卻有情,這深遠的情誼,不堪盈手贈,只有在夢中數數尋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