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者

文/茈微、林青峰 |2012.11.17
1452觀看次
字級

文/茈微、林青峰

一群人來到馬來西亞沙巴的波令溫泉區,環境沒光害,月光顯得特別明亮。「天空的大黑影是什麼?鳥?蝙蝠?」幾隻翼展長超過一公尺的黑影,圍繞著我們上方的樹梢,時而飛繞、時而停棲。

在自然課學過:蝙蝠靠著超音波回聲定位來判斷周圍的情況,即便在黑夜裡也能行動自如。這類蝙蝠多屬小翼手亞目的成員,如:台灣最大的食蟲蝙蝠──台灣葉鼻蝠和雲林知名的金黃鼠耳蝠等。

牠們大多以昆蟲為主食,國外少數種類會捕食魚、蛙或小型哺乳類。食蟲蝙蝠由鼻葉或口中傳出高頻音波,再由耳朵接收反射的訊息,人的耳朵只能聽到二十千赫以下,聽不到蝙蝠高頻率的聲音,所以當我們看到蝙蝠不停扭動大大的雙耳時,正是牠們在發出用以偵測的超音波,不同種類的蝙蝠,超音波亦不同。

除了靠回聲定位,還有一群蝙蝠,主要是靠大大的眼睛來辨識環境,他們是大翼手亞目的果蝠,體型較大者常稱狐蝠。果蝠的耳朵較小、吻端較尖,就像長著翅膀的小狐狸或狗一般,如:短吻犬果蝠、台灣狐蝠和馬來狐蝠等。

果蝠大都居住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以大樹為家。靠著雪亮的雙眼及敏銳的嗅覺尋找大餐,桑科榕屬的果實是他們的主食,也會食用花粉、花蜜及植物嫩芽,牠們可是幫植物散播種子及授粉的重要功臣之一。

綠島曾有過上千隻的狐蝠族群,但在人為大量獵捕下,而今只剩殘存的個體,台灣的宜蘭、花蓮、台東偶爾有零星紀錄,龜山島目前是狐蝠較穩定生存的地方。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食蟲蝙蝠控制昆蟲的數量;食果蝙蝠則幫助植物繁衍,如果有一天蝙蝠消失了,環境會變成什麼樣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