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們在叢林學院】 身處佛學院的幸福

滿穆 |2012.09.23
1358觀看次
字級

緊湊的佛學院課程,考驗一群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學子,隨著愈來愈少的睡眠時間、愈來愈頻繁揮汗如雨的活動項目,造就大家愈來愈快捷的行動力、愈來愈能吃苦的耐力;還有為了簡便,選擇愈來愈短的髮型。

新生訓練在大悲殿打佛七,九月初的酷熱灼人,身著不透氣的海青,幾番濕了又乾、乾了又濕;年輕清亮的佛號聲,如同海潮一般,一波又一波向心底推瀾。觀世音菩薩的容顏與思念的母親面龐重疊,從那一刻起,母子連心,很自然地接收到來自心海的消息,原來一直深受兩位母親無微不至地關愛。

早上四點半起床,不可以開燈,必須將棉被摺成豆腐乾形狀。為了這豆腐乾,我與室友曾被要求在大太陽底下扛著棉被跑香,後來學長特別到寮房來指點棉被整型的訣竅,從此可以安心睡覺。

因為喜歡晨鐘暮鼓的幽靜深遠,一度不想畢業,果然後來被調派到車水馬龍的大城市,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適應。那些日子,每晚必須在耳邊播放佛學院老師與同學上課時齊唱梵唄的錄音帶,配上佛光山的星空與燕子呢喃影聲想像,才能帶著一些上下行進於大樓電梯的之間。

物換星移,後來遠渡到非洲,純淨的琉璃藍天與黑人的鼓樂,滋潤了思鄉遊子的心田,從南半球仰望北方,更加感念那一雙雙偉大的巨手,推進了身處佛學院的幸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