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對話合作 促進世界和平

楊祖愛 |2012.03.12
791觀看次
字級

信仰交流的理念,在我住的休士頓很受重視,自一九五五年起,休士頓教堂福利局就已努力於新教間的和諧,一九六九年成立了休士頓區宗教服務組織,那時成員有基督教系的各派別及猶太教。

幾經改革,全名更為 「大休士頓信仰交流宗教服務」 (Interfaith Ministries for Greater Houston,簡稱IMGH),以對話、合作和服務的方式,聯合大休士頓地區不同宗教,它的主要活動是作為各宗教間的橋梁,每月提供一次教堂、寺院參訪,每年三次舉辦女子信仰集會對話,還有專為青少年舉辦的信仰交流、自然災害預防及重建、協助難民建立新生活。此外,還有「驚喜信仰計畫」(Amazing Faiths Project)、「車輪送飯來」(Meals on Wheels)二項重要活動。

驚喜信仰 車輪送飯食來

「驚喜信仰計畫」由二○○七年開始,與萊斯大學「Boniuk宗教包容中心」合作創辦的,它最成功的活動是每月一次的「晚餐對話」,秉持著「由一次簡單的晚餐,作一次聯繫,團結成一個和諧的社會」的理念,由委員在家裡提供晚餐,每次有不同宗教八至十人參加,在簡單的晚餐聚會中交流對話。

「車輪送飯來」是行之有年的全國性成功的計畫,這是一九五○年代於費城開始的,現在全美每日提供一百萬份飯食,給六十歲以上無力自供飯食的長輩,由義工開車送到家裡,現在已深入有需要的老人家中,休士頓今年每天有五千人以上接受這項免費服務。

德州佛教會加入「大休士頓信仰交流宗教服務」已有十年以上的歷史,積極參與「驚喜信仰計畫」,也資助「車輪送飯來」的活動,對佛教在美國本土化做了很大的努力。

提出問題 盡情發表見解

日前,德州佛教會問我可否參加晚餐對話,我欣然前往,這次晚餐會是在Shalaby醫生家裡舉行,他是一位心臟科醫生、埃及來的回教徒,他的太太包著傳統的回教婦女頭巾,也是學醫的,不施脂粉的臉上,透著慈愛善良氣質。與會的十人中,另有一位回教穆拉、二位猶太教代表,以及一位印度錫克教年輕婦女、二位基督徒、一位巴哈伊教和我這名佛教徒。

晚餐在祥和中進行,主持人蘿倫是「大休士頓信仰交流宗教服務」的工作人員,她帶來一疊卡片,圍著餐桌,輪流每人抽一張卡片,回答上面的問題,不過有人回答時,其他人不可插嘴,這樣做是讓每個人能盡情發表自己見解,也為了避免爭辯。

題目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你對奇蹟作何解釋?當神沒有回應你的祈禱時,你的反應是什麼?在你生命中,什麼時候神與你最接近?可曾改變過宗教信仰嗎?我們都知道應該愛人如愛己,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麼實行的?」

猶太老人 請回教徒一起祈禱

晚餐過後的甜點時間,是共同討論時間,每個人都很認真的回答,認真的傾訴。那位極端正統派猶太教中年人,提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紛爭,似乎頗多委曲;留著花白鬍子的回教穆拉,對於回教徒在九一一事件後受到的誤解,下了很多工夫來澄清;七十多歲的老猶太人,曾經是小兒科醫生,慈祥包容寫在臉上,他說他經常向回教人士解釋猶太人的善意,也常常受到反擊,他誠懇的說:「我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毅力,請幫我祈禱」。

九點鐘,晚餐對話結束,回家路上,車輪靜靜的在馬路上滾動,晚餐對話迴盪腦中,想到信仰交流組織對人類和諧的努力,想到車輪送飯來多年的愛心,善巧利用宗教的力量,化戾氣為祥和,化悲苦為滿足。

今日,誰來晚餐?參與替人類和諧作對話交流。

明日,我們都會老去,人有旦夕禍福,誰來送晚餐?帶來溫暖和關懷,陪著那將歸去的老人,在絢麗的夕陽下,在人生的慈悲道上,含笑圓滿的,走最後一程。

前言:一生致力於「宗教融和」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不僅推動教內漢傳、南傳、藏傳的融和交流,更積極與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一貫道等宗教對話,十二年前創辦《人間福報》,堅持首創「宗教版」,來促進宗教間的相互理解,以宗教的力量實現「世界和平」。

去年八月二十三日,更廣邀國內十二個宗教領袖齊聚高雄佛陀紀念館,為國家社會及世界和平祈福,會場湧進超過三萬人,堪稱是國內最大型的宗教聯合盛會,也扭轉了八二三向來予人仇視對立的刻板印象。今特邀美國太空總署國際太空站機器人CCM計畫經理,也是去年第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得主的楊祖愛,以科技人持文學的筆,從國外經驗談宗教融和現狀。

楊祖愛 小檔案

祖籍江蘇省鎮江縣,一九七五年赴美求學,先後就讀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和麻省理工學院(MIT)。一九八七年起任職太空總署,二○○四至二○○八年受聘主持聯合國太空科技應用計畫,並任聯合國太空科技首席專家,現任國際太空站機器人CCM計畫經理。

她熱心參與休士頓華人活動,曾多次應社團邀請,舉辦專題演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