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訪佛光山】信守承諾的大師

郭嗣汾 |2012.02.22
701觀看次
字級

晚上六時,星雲大師邀宴,客人只有我們一家十二人,另外有慈惠法師的宜蘭親友十位,以及慈惠、慈容兩位法師作陪,由於我們一家到得較早,有充裕的時間,向大師一一介紹家人。

當然特別介紹親家蕭金詩伉儷,他們共同領導台北行善會,行善濟貧四十餘年,每年都到全台的養老育幼院等地發送棉被、日常用品及慰問金,後來還擴大到大陸、越南、泰國金三角等處。大師和他們早有交往,早年大師曾造訪蕭府,當時我有幸也在座中相陪。宴會時,大師坐主位,右為慈惠法師及宜蘭鄉親,左為我和蕭親家三位及我家人。

在席上,大師要我發言,我提起了兩樁往事:

第一是在二十多年前,老友馮放民先生去世,馮先生是當時知名作家,曾領導青年寫作協會多年,他遺願是希望我能代請大師為他作一場佛事。當時我很為難,因為我知道大師從不替人作佛事,但故人遺願,只得硬著頭皮向大師請求;沒想到大師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約定好時間地點。當時在台北普門寺大殿舉行法會,到有作家百餘位,從上午十時到十一時,佛事圓滿完成。

馮夫人請我代約請大師中午進素齋,但我請普門寺住持法師轉達時,法師告訴我:大師老母親在大陸病重,已於三天前到達香港,住入醫院救治,大師已於佛事結束後立即驅車去機場,搭乘十二時半班機去香港了。

當我聽到這番話時,不禁湧下熱淚,大師信守承諾,認為比母親的病體更重要,其實佛事是可以改期的。

第二樁是民國八十年,我第二度當選中國文藝協會理事長,第一件事我就希望能夠請到大師來舉行一次學術講演,我親上佛光山面邀,獲得大師首肯後,返台北洽定中央圖書館(現名國家圖書館)大演講廳及舉行時間。演講當天由於參加人數遠超過預定,遂在會場外長廊架設電視牆,佛光山普門寺也派出大批工作人員協助布置會場。

當時候又出我的意外,大師是坐著輪椅來的。原來半個月前,大師在山上不慎跌傷未癒,但仍坐輪椅準時詣會演講,實令我感動不已。

大師講話前,我先報告此事,獲得全場感動,掌聲如雷。隨即請大師上台,大師坐在輪椅中闡述了幾首禪詩,詳說佛教文學的本旨、內涵,讓大家對佛教文學有更清楚的認知。大師舉出禪詩中的一首:「西湖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一事,西湖煙雨浙江潮。」這一次演講,在聽眾熱烈掌聲中結束,也在大家心中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但在我心中,有更深一層的感受,大師不顧自身受傷,信守約定。

上述這兩件令我終生難忘,更是永遠記得大師對我的恩情。不過,當我說完這兩件往事後,大師只是淡淡的回應:「事情已經過了多少年,就不必再提起了。」

餐後,大師再和我們一家人合影留念。我向大師告別時說:大師所寫的〈藝文界的朋友們〉一文中,對我特別厚愛,說我已經九十三歲,他舉出了歷史上幾位高僧都活到百齡以上,用來祝福我。因此我說希望在我一百歲生辰時能來山上再聽大師的祝福!更希望大師百歲誕辰時,我還能有幸參與祝賀。

是夜,大雄寶殿舉行上燈法會,廣場上坐滿了幾千位信眾,我也在家人陪同下,先進入大雄寶殿叩拜禮佛,然後再循殿前走廊繞行一周,表達禮敬之意。

隔日早餐後,九時下山,分乘兩輛休旅車,仍由永芸法師與吳淑華小姐隨車送到左營高鐵站,此次新春訪佛光山,她們兩位全程相陪,安排參觀拜佛,照顧生活,解疑釋惑。在山上時,遠道則專車接送,近則由義工推輪椅,不讓我勞累,周到體貼,無微不至,最後,吳小姐連聲音都有些嘶啞了,實令我銘感難忘。(三─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