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品詩】 李若鶯的〈出塞〉

喬林 |2011.12.12
1945觀看次
字級

帶著一把純劍

揮向天空

將白雲劈成柳絮

織成一匹往事的雪紡紗

覆在臉上

當秋水

泛濫成雨的故鄉

溝渠縱橫錯亂了曾經的紅顏



馬蹄你不須留我

此地沒有紅牆綠瓦

酒兵持著搜緝令

正苦苦追趕將墜的月亮

一個人

走在塞外莽莽的荒原上

——選自李若鶯詩集《寫生》。

2008年,漢藝色研出版

詩人

李若鶯(一九五○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二○○八年自高雄師範大學教授兼華語文教學研究所長任內退休,現為《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主編,著有《花落蓮成—詩學瑣論》、《唐宋詞鑒賞通論》、《現代詩修辭運用析探》等學術著作。她在大學任教時講授中國古詩詞、也講授現代詩,現今為《鹽分地帶文學》寫「台灣詩人朝顏」專欄,對該刊邀約資深詩人的五首作品進行評論賞析,析文中透露出其詩學之深厚及其慧心識見,與著名於台、中、美、加的葉嘉瑩對中國古詩詞的論析功力相較,其論析現代詩的功力不遑多讓。

一位學問好的現代詩研究學者,不必然會是一位好的詩人,因為學術是從詩中去看出天、地、人,而詩人是從天、地、人中去看出詩,兩者的觀看對象不同,方法上也不同;在語言思維的操作上,前者理性多於感性,後者則感性多於理性。因為理性與感性、解析與創作,有其抵制與對抗性,角色也就不同,一個是對詩的觀看者,一個是對人與事物的觀看者。唯,李若鶯的身分卻能在「好的教授」與「好的詩人」間互換,是為不簡單,她作為一個詩人的功力,可從其〈出塞〉一詩見出端倪。

品詩

「出塞」這詩題一出現,就讓人感受到王維〈渭城曲〉詩裡那二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別離傷感氛圍。讀完全詩,那種氣勢與悲壯又要聯想起王昌齡那首名作〈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兩者都展出一幅時空曠遠的美感詩境,滿幅豪壯悲憤的情感。唯王昌齡詩是感嘆戰事不斷,匈奴聞之色變的「漢之飛將軍」李廣不復生的感慨;而李若鶯詩,則是對生命與時間傷痛的糾結纏縛的超脫斬斷絕別。

第一節,「帶著一把純劍/揮向天空/將白雲劈成柳絮」,是豪壯;將柳絮「織成一匹往事的雪紡紗/覆在臉上/當秋水」,是悲憤;當秋水「泛濫成雨的故鄉/溝渠縱橫錯亂了」,是感傷;臉上的歲月縐紋、溝渠縱橫錯亂了「曾經的紅顏」,是哀怨。在這一節詩語裡就已滿溢著悲憤、感傷、哀怨的詩味;是四個活動場景,以蒙太奇的搭接,每一鏡頭都重複前一鏡頭臨近結束的景象,在一個空間的區域裡,瞬間將過往綿長而又厚重的傷心時間壓縮成一立體的運動詩境,是一高妙的詩法。

第二節,「塞內」是人心理上的地理核心、生活安樂的居處,「出塞」則是因故不得不然的不復返的悲傷別離。儘管「塞外」「沒有紅牆綠瓦」只有一大片的「莽莽的荒原」,但在飛馳「馬蹄」聲上「持著搜緝令」的「酒兵」,請「不要苦苦追趕」,「你不須留我」。「酒兵持著搜緝令/正苦苦追趕將墜的月亮」此一疾馳的場景,再閃現「一個人/走在塞外莽莽的荒原上」的另一場景,所展開之詩境何其曠遠而悲壯!

整首詩,在作者把語言打碎重新鑄造下,呈現出那等廣闊的詩境,與深重的悲壯的詩情、詩味。那種撼動,在讀者閱讀的心裡久久不能褪去。?

(本專欄每周一登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