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苦得樂的修持 彌陀法會

永富 |2013.12.08
2352觀看次
字級
圖/如地
圖/如地

 阿彌陀佛的信仰開始於北魏時期,根據《觀無量壽經》,首次強調持名念佛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十念,惡人也可藉由持念阿彌陀佛名號而得往生。爾後經過歷代祖師的提倡,使得持念阿彌陀佛成為淨土宗最重要的修行法門。宋、明之後,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更成為各大叢林道場早晚課誦必持的功課之一。

 再過二個星期就是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的聖誕了。據聞唐末五代吳越王錢俶開無遮大會打千僧齋,齋後請教永明延壽禪師說:「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人來應供啊?」禪師回說:「有啊!坐在首席的那個大耳朵和尚就是定光佛。」定光佛得知行跡被洩露,便說:「阿彌陀佛多嘴!」於是有了永明延壽乃阿彌陀佛化身的公案,後世佛弟子就以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壽誕訂為阿彌陀佛聖誕以表紀念。

 佛光山在全世界有二百多家的別分院道場,凡逢阿彌陀佛聖誕即舉行法會慶祝,念佛一日或七日。根據舉行時間的不同,便有不同的儀軌內容,可分為:慶祝彌陀聖誕以及彌陀佛七二種。

 在彌陀佛七期間,凡參加者必須遵守佛七規約,例如:

 佛七期間,在殿堂內一律禁語。念佛經行、靜坐、過堂皆應隨眾,如有事不能參加,應事先向殿堂糾察請假。進出殿堂,應依序而行,不得爭先恐後或穿堂而過。參加佛七,衣著應力求端莊、整齊,已受戒者可著海青、縵衣,並依序排班,縵衣在前,其次海青,便服在後而行。止靜時,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進出,亦不得出聲驚擾大眾。這些規矩,不外乎是要大家有個良好的所緣境,安心念佛。

 「彌陀佛七」是一種修行的規律化,外形上有一種約束力,透過一日或七日,放下萬緣以眾人共修的方式,透過音聲的傳達,不斷地反覆運用誦經、念佛、繞佛、坐念佛、止靜、禪坐,期達「一心不亂」,並作為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

 「七」為佛教中常用的數字,表圓滿之意,它有兩個涵意:

 第一:打佛七,藉念佛打掉第七識,這是就唯識學來說的。因為我們前七識起心動念而引發身語的善惡行為,雖然念頭行為已經過了,卻在第八阿賴耶識留下了種子,如此輾轉不斷,成為生死輪迴的原因,因此以打佛七,用相續不斷的念佛來清淨阿賴耶識,即是舉行佛七儀式的目的。

 第二、念佛七日,乃依《佛說阿彌陀經》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世間萬法,緣起性空,本無有生,都是妄心在作祟。眾生佛性本自具足,只要我們攝心念佛,當根塵接觸產生認識,即可能反映出心中喜貪取捨,期藉由七天的念佛,將多生累劫一點一滴的無明煩惱業都淨除,老實念佛,心莫貪戀。

 佛經云:「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佛念的愈虔誠,宿世業障就愈容易消除,心繫佛號、口念其名、耳聞其聲,字字清楚,明明白白。這樣的淨念相續,產生定力,由此即可開發智慧。以此殊勝念佛的功德,滅除煩惱業,更能隨願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與生活融和

 一個有修持的人,會把「念佛」與生活融和在一起,綿綿不絕的佛號,就如喝水、吃飯、睡覺、刷牙、盥洗一樣自然。如此一來,當下就會獲得念佛的利益。念佛的功德有四點:第一、諸佛守護,第二、常遇善友,第三、福慧圓滿,第四、命終歡喜。

 古今以來,因修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得道者,有:

 慧遠大師曾三次見過阿彌陀佛。善導大師虔念阿彌陀佛,每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從口中射出一道光明,所以大家稱他為「光明和尚」;永明大師每念一句阿彌陀佛,十里之內都可以聽到;少康大師也是每念一句阿彌陀佛,口裡就出現一尊阿彌陀佛,念十句就有十尊阿彌陀佛,念百句就有百尊阿彌陀佛,念千句就有千尊阿彌陀佛。

 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佛光山最早在宜蘭成立念佛會,有一位信徒阿敏姑,曾經因為精進修行,而親睹極樂世界,見過阿彌陀佛後再回到人間。

 大眾誠摯念佛音聲也能感動人。在德國北部B r e m e r h a v e n的C i t yS t a d t i s c h e s O r c h e s t e r樂團裡,擔任低音大喇叭手的D u c h t i n g先生,二○○一年初次蒞臨佛光山時,被佛光山淨業林的佛號梵唄震撼。之後,他覺得共修的力量不可思議,尤其是一起念佛、繞佛氣氛宏壯的念佛聲、悅耳的引磬聲,以及佛堂的磁場吸引力,因此每年回到佛光山淨業林隨喜打佛七。

 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是利鈍全收的方便易行道,佛陀在《阿含經》宣講六念法中提到,念佛法門不分利根、鈍根,是人人都可修學成就的法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一九五三年,於宜蘭雷音寺成立周六念佛會,一九六○年舉行彌陀佛七,念佛的人從全台各地遠道而來,參加人數高達千人。因此為讓信眾不受奔波勞累,佛光山海內外別分院道場,除了固定於每周六舉行念佛共修會外,並於彌陀聖誕舉行彌陀佛七法會。

 除此之外,在佛光山成立念佛堂,星雲大師並親自命名為「淨業林」,取其淨業相續,開放給有緣大眾可以隨時念佛、靜坐。每月都有固定念佛修持,歡迎大家回佛光山共同發願精進修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