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洪災 佛光人持續伸出援手

如慧 |2011.10.19
940觀看次
字級

圖/人間社記者如慧


【人間社記者如慧大城府報導】泰國正逢五十年來最嚴重的世紀大水災,湄南河也出現三百年來最高水位,估計這次水災的災民達八百五十萬人,政府當局呼籲災民前往臨時收容所避難,並發動「守護首都抗洪大作戰」機制,令曼谷大部分地區洪災危機暫時獲得紓解。

大城府(曼谷北邊一百公里處城市)有九成五泡在水裏,六縣兩百個鄉幾乎全部淹沒,水深亦高達兩公尺,當局呼籲災民前往臨時收容所避難,國立法政大學也成為臨時收容所。

國際佛光會曼谷協會繼洪統區賑災後,協會長余劉素卿,得知大城府訊息,立刻與理事王木嬌、各分會長馬多芬、陳秀美、陳美齡及幹部等人討論救災行動,備辦災民最急迫需要的物資,發動佛光人十二日前往法政大學賑災。

十二日凌晨,協會理事李呂阿甜開始烹煮五百個便當材料,由余劉素卿、曼谷文教中心住持覺機法師帶領十多位佛光人包好便當,並將三百份醫藥、毛巾、乾糧等日常用品,運往法政大學災民收容中心,解災民燃眉之急。

法政大學臨時收容所預估可容納一千五百位災民,當天已進住一千七百人,除了提供住宿之外,還有三個定點烹調食物供應災民。在現場,隨時可見民間團體積極救災,主動提供食物及醫療服務,有許多市民送來衣物、飲水等物資,連比丘也將托所得食物送給災民。

泰國每年都有水患,卻從沒有聽到有人抱怨,反倒很悠閒地在廣場或樹下吃飯,沒有一般受災戶的悲苦情緒,電視台、廣播電台也出面募集物資,民間隨處可見捐款救災的新聞,購物中心門口也設有救災物品集中區,方便大家捐贈。

布施對於泰國民眾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從僧侶每日的托供養,到婚喪喜慶的供僧,都是一種日常布施,相對來說,救災是大家喜歡參加的布施活動;雖然擔任義工的概念,在泰國還處於剛萌芽的階段,已有許多年輕人主動加入救災義工行列,也算是此次救災的另一個特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