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創意心法 兩岸傳授戲劇學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1.09.11
878觀看次
字級

對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來說,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學習的」。他說創意是人類最嚮往的能力,但一般人總是把視線放在別人制定的界限之內,不知如何可得。擁有豐富說故事經驗的他,悟出觀眾看不懂戲劇的關鍵,他開設「戲劇大師班」,從台灣教到對岸,在北京、上海、杭州捲起一陣風潮。



去年獲頒大陸《中國新聞周刊》選為年度最具文化影響力人物的賴聲川,堪稱兩岸最夯的創意大師,今年,他開設「戲劇大師班」,從台灣教到對岸。

八月底,他剛結束上海「戲劇大師班」課程,此戲劇課程已在北京、杭州捲起一陣風潮,課程結束後還應邀參加新民藝譚講座,像是「安可場」,主辦單位要求觀眾必須看過賴聲川戲劇作品一部以上,仍擋不住戲劇愛好者的熱情,座無虛席。

賴聲川說,這是他教學數十年來,第一次公開自己的「導演工法」,過去雖在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獨門「集體即興創作法」,但退休五年來,經過沉澱、思索,「終於到了公開數十年心得的時候。」他說。

二十九歲開始劇場創作,編導過二十多部舞台劇、二部電影、三百集電視影集,擁有豐富說故事經驗的他,悟出觀眾看不懂戲劇的關鍵。他說,戲劇可分為what(內容面)和how(工藝面),兩岸劇場界許多人只想著要表達what,卻不知如何(how)表達。最後往往成了觀眾不知導演在表達什麼,問題就出在導演的工藝能力,「台灣創作環境自由,創意天馬行空,卻很難落實;大陸工藝面較強,但因學自俄國,也有其限制。」

賴聲川強調,解決how的問題後,「what才是劇場人最大的功課」。他觀察台灣年輕劇場人作品往往貼近個人生活經驗,「小題大作」無限擴大,卻難讓人有共鳴;大陸則較喜歡表現偉大主題,但往往說不清楚。「懂得掌握結構、清晰表達,是劇場人的第一步。」 他說。

笑中有悲憫和同情

戲劇大師班之外,他帶著新劇《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一路從武漢、深圳、北京、杭州、長沙、上海等地巡迴演出。自一九八五年第一齣《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創下台灣舞台劇演出紀錄之後,固定每四年一檔新相聲作品,已經成了表演工作坊的招牌戲碼。

大陸觀眾則從《千禧夜,我們說相聲》、《這一夜,WOMAN說相聲》,到《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欣賞賴聲川的戲劇韻味,他也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大神」。

記者最愛問他對於自己戲劇的看法,他說:「我的戲很奇怪,很難歸類,很多標籤還是留給學者去做吧。我的好朋友楊德昌導演每次講到商業和藝術這個題目就很火大!哪有什麼商業,什麼藝術,電影就是電影!」對他來說創意就是把標籤去掉,把各種內容結合在一起。

大陸媒體甚至分析「賴式」話劇在大陸的火熱原因,認為他對戲劇有獨到理念和深刻理解。「我欣賞的是契科夫的戲劇,面對時代的悲哀,能夠對它笑,笑中又有悲憫和同情,悲喜劇交融,彷彿站在更遠的地方看人類。」賴聲川對記者說,他心中的戲,不是教育,不是娛樂,不是哲學,但似乎又都是。他說:「戲劇讓我們有更多的方式思考這個世界,看一場好戲有種被昇華的感動。」

在上海站首日的課堂上,賴聲川和大陸知名作家王安憶進行一場對談。王安憶說她看過賴聲川的戲劇後,感覺「非常震動」,她認為寫戲需要把很多人物、時間、空間集合在一起,賴聲川戲劇的結構,「表面上很渙散,卻有非常緊密的內在。」對此,賴聲川笑稱這是被「逼出來」的獨特結構。

他說戲劇形式多樣,這個獨特結構源自於那時的台灣戲劇沒有可傳承的傳統,他只好發明自己的東西,被逼著做出自己的作品。他坦言,最初做戲劇時,都是用即興創作的方式做出組合,「所以你會覺得這個戲很自在,結構完整。」

隨著戲劇創作日漸成熟,他不諱言,現在已經有比較固定的模式,他先寫好結構,再把即興片段貼進去。

扶植民間藝文團體

面對當前中國經濟社會處於快速轉型期,文化亂象也層出不窮,充滿焦慮與浮躁。賴聲川認為,這是大陸轉型必須經歷的過程。

他向學員介紹台灣:「每年都有基金扶持國際表演團隊,這些團隊都是來自民間,一年大概給表演工作坊相當於人民幣一百萬的經費,雖然錢不多,但對我們幫助很大。」他說,大陸現在採取各種方式扶植和保護文化演出團體,但大多是針對國有團體,其實可以參考歐美和台灣的作法,扶植更多民間團體,因為民間有龐大的創意力量,要相信民間力量,相信年輕人。「我的理想是,每個劇場經常有話劇在演,劇團全靠散票支撐。中國真正的強大,要體現在文化上。」他說。

創意就是去除標籤

而他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時,也不斷強調:創意,是一門學問。「創作二字的『創』和『作』,亦即佛法中的『智慧』和『方法』。我們現行的教育重方法而非智慧,創意固然神祕,卻是有法可學、可管理的。」

在他的眼裡,智慧、生命、創意都是分不開的,「智慧,就是看透真相,每個人都有權利定義什麼是快樂。」不從人生下手,就解決不了創意問題。要把心打開,去除標籤和偏見,學會真正關懷人,將自己變小,將關懷變大,自我心愈小,就愈能關懷這個世界。這樣一來,離創意與美,也就不遠了。「passion and compassion」(熱情與慈悲),是賴聲川給熱愛文化藝術者的建議,有熱情而又不忘記慈悲,要設立目標,關懷社會,常懷平等心。

對於賴聲川的言傳身教,參加研修班的大陸學員受益頗多。「創作真的可以是一件美好的事。」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張燕說。來自電影頻道的劉子婧也說:「非常感動的課程,讓我重拾戲劇的心。」



小檔案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教授及前院長,二度榮獲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也曾獲選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大陸作家余秋雨說,賴聲川和他領導的表演工作坊「總能彈撥到無數觀眾的心弦」。

曾被《亞洲週刊》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稱他為「現今中文最頂尖的劇作家」;日本NHK則盛讚他是「台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也曾獲頒創意中國盛典最具創意人物獎、Ey年度創業家大獎、風尚大典年度戲劇貢獻獎。

自2006年開始,他的《暗戀桃花源》及其他戲劇在大陸巡迴演出超過三百場,對大陸各個城市的話劇市場具有深遠影響力。



代表作品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於1999年獲選為《聯合報》「台灣文學經典作品」。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2000年獲邀上大陸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暗戀桃花源》獲選為中國話劇百年十大名著之一,2008年榮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整體演出」,此劇被《紐約時報》評為「應該是當代中國最受歡迎的舞台劇」。

˙電影版《暗戀桃花源》獲東京影展銀櫻獎、柏林影展卡里加里獎、金馬獎、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並於1993年代表台灣參加奧斯卡獎。

˙《如夢之夢》七小時劇場史詩劇作 ,2003年榮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整體演出」。

˙《寶島一村》被北京《新京報》評為「這個時代話劇舞台上的巔峰之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