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始 安身立命

周慧珠 |2011.08.28
1116觀看次
字級

乍讀《論語隨喜》,愕然!回頭再讀《天地之始——胡蘭成》,豁然!是薛仁明的筆引我重新遇見久違的人世清朗,仿若再回到當年處在那滿樹桃花、一片貞靜的天地間。心中,一陣震撼,無限慚愧……由是驚恐回首,全力翻出昔時影響甚深的胡蘭成、張愛玲,乃至朱西甯、天文、天心、仙枝等人文、史書刊。

薛仁明,這個在國中時期還是個安靜、喜歡聽人說話的乖孩子,因台南鄉下深厚的人世間底氣的蘊藉,在他寫《論語隨喜》時,發揮了柔軟而和悅的大力量。

以是因緣,我們契談人間世……

不安少年時

國中二年級,進入叛逆期,認真看世間,薛仁明心中逐漸產生不安與焦躁,對身邊的世界,甚至對同學沉迷港劇等,他都沒有那麼「理所當然」的感覺。到了高中,狀況更加劇;及至儒、釋、道觀念撞擊了生命,而開始有所領略;之後進台大歷史系,就更深入了這領域。

在學院中,面對教科書中抽象意念、異化的論述,與本質有距離,因此薛仁明內心深處的不安無法完全解決。

大三那年進入牟宗三先生的新儒家系統,這在當時是主流,但就傳統而言卻是偏差的,雖有儒家養分,但透過西方影響的論述方式,卻形成了另一種不安,有依舊魂魄不全的感覺。薛仁明卻也高興因讀不下新儒學,因此提早迅速的與學院拉開。

出離的青年

高中二年級時的薛仁明,最心儀是孟東籬,常在課堂中偷看他的書,十六、七歲就想到鄉下隱居。一九九三年,從軍中退伍,還是想隱居,坐火車到宜蘭、花蓮、南投,一站站逐處尋找;到了花東縱谷,正好池上國中有教師開缺,便參加徵試;從此在花東這美麗的縱谷間任教十五年。

池上的生活,對薛仁明影響更大,因為與時潮保持一定距離,而讓自己的生命型態、做學問的方式,在自覺、不自覺中,有了調整。二○一○年二月十五日在聯副寫了〈萬象歷然〉這篇文章,文中就提到孟東籬先生,薛仁明認為自己因年紀漸大,所以看出了孟先生為何走不出生命的困境。

中國是詩的民族,詩可以在現象中跳開,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沒有前因後果,卻是當下飽滿,以小說而言,《紅樓夢》是最具詩特質的小說,京劇的鋪演也是如此,愈是繁華愈是寂靜。當下圓滿自足,就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是中華文化「道」之特質。

大學時讀歷史系,了解中國歷史,薛仁明卻對佛教好奇又不解,因此在佛學中打轉,早期讀南懷瑾先生的書,也曾面對弘一法師的抄經內心震動。

隨喜且從容

新出版的《論語隨喜》,談的是兩千五百年前的孔門話語,對應的則是這個時代;薛仁明說:「論語是既往,更是當下。」

早先在大陸出版的《孔子隨喜》,讀者年齡在三十歲上下,而且連續六周進入排行榜,對大陸讀者而言,《孔子隨喜》或《論語隨喜》碰觸的點或文字的處理方式,都感到既熟悉又新鮮;台灣的讀者主要則是在四十歲以上。對於這個差異現象,薛仁明表示:儒、釋、道的出現,本皆是大家心不得安,因為要把心安下,而所有說法,只是針對不同根器,說法自是不同;人們會接觸儒、釋、道,也是因為心不安。

無論是佛家的「律」或儒家的「規矩」,百姓是日用而不自知。就最平常飲食生活而言,薛仁明以時下被認為文創指標的「食養山房」為例,它目前漸臻成熟階段,華人客群是台灣一半,香港、新加坡、大陸一半;在心情方面,台灣客人與大陸不同,台灣大多以「特色餐廳」對待,而大陸人更多關注的是空間,走進這兒覺得心頭有受重擊的感覺,那就是整個環境是沒有刻意的,卻讓人頓時身心放下,甚至可以說就是一個準修行的空間。對從大陸來的朋友而言,「食養山房」是既熟悉又新鮮的,勾起了生命文化的基因──西方作品是論理或純文字,中華文化則如生命一般,論點與文字是不可切割,即使是論述,也要是可讀可誦;因此北京的作家說作品,不說是「文學」,而是說「文章」。

現代人受西方文明影響,而切割了每個人的生命本質;系統的論述有違生命的本質,不能有抽象的系統論述;論述有如入世操戈,所以《紅樓夢》與《基督山恩仇記》是那麼的不同;以人為例,隱性的胡適與顯性的胡適,也是東方與西化在一個人身上所展現的對比。

「但覺孔子宛如現前,但覺孔子與這時代同其呼吸;然後,與孔子一塊不忘其憂、不改其樂;再與孔子一路走來,知?那沿途有吟吟笑語,有景致依舊。一如詩經裡的風日灑然,一如孔門師徒的風乎舞雩,一如台灣民間的深穩信實。這景致,正是我最大的想望。於是,我寫孔子,也不過是深受其益,知其佳勝,故說來給有緣之人聽聽。」

新書發表會上,薛仁明安排妻兒一起參與,並有奉茶、古琴演奏,「如是生活」是整本《論語隨喜》要呈現的。希望大家收攝魂魄,回到「人」的底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