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之神手塚治虫——追尋佛陀的世界觀

周慧珠 |2011.07.17
3013觀看次
字級

「漫畫為何席捲日本?原因之一,是日本有手塚治虫,而其他國家沒有。若沒有手塚博士,戰後日本漫畫不可能發展得如此蓬勃。」這是《朝日新聞》在一九八九年手塚治虫去世時候的輓辭,可見手塚治虫不僅推動了日本動漫風氣,影響猶深。因此,在二○○九年手塚治虫誕生逝世二十周年時,香港和美國的電影公司也重製《小飛俠》電影致敬。

以《怪醫黑傑克》、《火鳥》、《原子小金剛》……等作品享譽國際的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被尊為「漫畫之神」,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三日生於大阪,在六十年的生命中發揮驚人的創造力,編繪總頁數十五萬頁共六百部漫畫,製作六十部動畫,寫影評、散文,到處演講,是日本戰後新漫畫的革命家;他的作品確立了日本漫畫的敘事方式,對日本漫畫有開創性的貢獻,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正如手塚治蟲的學生萩尾望都在〈手塚治蟲所讓我相信的世界〉一文中寫到:

「手塚治虫老師是日本戰後漫畫的創始者,是將電影分鏡的表現手法成功的運用在平面圖畫上的第一人。他是證明將二次元的圖畫已分隔來構圖,再加入深層的思索,感性的設計,不論什麼樣的世界,什麼樣的故事和什麼樣的心情都能表現出來的實驗者。這是一個全新的文化,全新的創作世界,全新的表現手法。後來不少人都是受了手塚老師作品的影響才加入創造這個新世界的活動中——進入漫畫的世界。 」

「如果沒有手塚治虫,漫畫就不會在戰後發展成一種文化並獲得社會的認可。如果沒有手塚治虫,漫畫將會歷經更長久的時間,才能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流派。如果沒有手塚治虫,漫畫被視為一文不值的時代將會更長。」

手塚治虫「以兒童都能理解的漫畫方式,表達值得成人深思的哲理」,其筆下的漫畫和卡通,看似輕鬆逗趣的作品,其實深藏著對人性、生命尊嚴和科技文明的深刻反省。他更將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巧妙地運用在卡通和漫畫上,開啟日本戰後漫畫的新紀元,被喻為日本漫畫之神。但是,他在《我的漫畫人生》卻非常真誠的提出:

「我並不是一個靈巧的人,我沒有能耐畫各種主題,或是各種不同思想的漫畫。大致說來,我的作品都脫不了一個共同的主題。雖然不同的作品有各種不同的味道,有的是科幻,有的是少女漫畫,有的是歷史劇,看起來好像變化多端。可是在我的心中,我從沒有改變過最根本的主題,以及創作的初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