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中國人】婚姻變化下的當代家庭

易中天 |2011.01.04
492觀看次
字級

在婚姻發生變化的同時,家庭也在發生變化。

變化之一,是隨著離婚率的增加,出現了愈來愈多的只有父親或母親的「單親家庭」。單親家庭過去也有,不過多因喪偶所造成,現在則以因離異而造成者居多。

單親家庭的問題不少,其中最成問題的是孩子。許多人出於對孩子健康成長的考慮而反對離婚,不過後來人們也想通了,單親家庭固然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吵架家庭難道就很好麼?與其讓孩子在父母的爭吵鬥毆大打出手中成長,不如讓他待在缺乏一方的愛卻比較安靜的家庭環境中。

甚至有些孩子,看到父母親天天吵嘴月月對罵,還會主動勸他們離婚。何況現在離婚的也不一定吵架,也有和和氣氣分手的。這樣的夫妻,孩子問題往往處理得比較好。比如由一方撫養,另一方提供贍養費,並定時來探望,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等等,也有的採取雙方輪流撫養的辦法。這裡的關鍵是對孩子的愛心,只要雙方都有這份愛,則即便離異,也仍有辦法讓孩子同時得到父愛和母愛。

另一種正變得愈來愈多的家庭,是只有老兩口沒有子女在身邊的「空巢家庭」。造成「空巢家庭」的原因很多,比如子女出國,畢業後到外地工作,因工作需要調離父母所在地等等。即便同在一地,由於兩代人之間在生活方式和家庭觀念上的差異,也不一定願意住在一起。

實事上,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大家族的時代已成為歷史,「三代同堂」或「四世同堂」的家庭,未必就很好。當代社會老人們與子女之間最理想的家庭方式是

:同在一地,相距不遠,平時單過,節假日相聚,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如果子女較多的話,也不必都在身邊或附近,有一兩個就好。

第三種正在出現的,是由自願不生育的夫妻組成的「頂客家庭」。正如「四世同堂」不再是理想,「多子多福」也成了過時的觀念。這也是當代中國的又一個問題:一方面是來自農村的「超生游擊隊」還在悄悄地製造人口,另一方面卻是城市青年為「還是不生」而苦惱。

當然,毅然選擇「不生」的人還不多,但影響卻也不小。因為這直接牽涉到家庭的功能問題。

我們知道,家庭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生育。所以有的人類學家乾脆就把婚姻制度稱為生育制度。現在,既然你們不要孩子,那麼,結婚幹什麼?如果再加上夫妻經濟獨立,則這種婚姻也就和同居無異,只不過履行了一道法律手續罷了。

事實上,由於現代家庭已不再是生產單位,夫妻雙方各有各的職業,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收入,如果不要孩子,也不在乎那道法律手續,則結不結婚也就無所謂。既然無所謂,那麼,婚姻制度和家庭組織是不是還有保留的必要?這顯然是一個難以簡單回答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社會學家認真研究的問題。

還有一類「半拉子」家庭也逐漸多了起來。這類家庭的特點,是夫妻並未離異,卻又長期分居。比方說丈夫或妻子出國,另一方在國內「留守」;或者一方外出經商打工,另一方留在家裡。如果說前者尚屬少數,後者則因失業和「一家兩制」等原因而變得愈來愈多。這種家庭,夫妻天各一方,卻又保持著書信、電話和經濟上的來往,維持著一種奇特的關係。

這種現象以前也有,卻不會像今天這樣成為「問題」。因為時代和環境不同了。過去人們只不過要忍受分居的痛苦,今天則要多兩份擔擾。誰也不敢保證妻子出國不是「肉包子打洋狗」,也不敢保證外出經商打工的丈夫不會尋花問柳,或留守在家的能甘於寂寞。這類家庭多半會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搖擺,隨時都有解體和崩潰的可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