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佛經 故事的海洋

林伯謙 |2010.12.02
1463觀看次
字級

三藏十二部經典義理深奧,常令人望之生畏,不敢親近。殊不知其中蘊藏許多生動篇章,發人省思。

至今仍在網路流傳的〈黑白老鼠〉,講述旅人被老虎逼下懸崖,幸運攀住一株梅樹,驚魂甫定之餘,又見崖底有猛獅哮吼,還有黑白老鼠啃咬樹幹,他轉念思忖:「人生難免一死,摔死總比咬死好!」索性吃起樹梅,沉沉的睡去,一覺醒來,所有危難已如雲煙不復存在。

還有〈國王的祕密〉,講述國王解救龍女而得到通曉百獸語言的能力,但是祕密絕不能讓旁人知道。國王常常因聽見飛蛾、壁虎夫妻的吵鬧而忍俊不住,這使得王妃非常疑惑,甚至懊惱要自殺……

這麼有趣的故事,其實是分別改編自唐代義淨《佛說譬喻經》與三國康僧會《舊雜譬喻經》卷上。

佛經中有數不盡的譬喻故事,從六朝以來被文人轉化成小說、寓言或笑話。例如《舊雜譬喻經》卷上〈梵志吐壺〉,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已改寫成著名的〈許彥鵝籠〉志怪。又如齊代求那毗地譯《百喻經》卷三,醫生治駝,是用兩片板子痛壓駝子,明代江盈科的〈催科〉(即催繳賦稅)便借用駝醫治疾,踩死駝子,宣稱:「我專業治駝,但管人直,哪管人死」,比擬地方父母官只管收稅,不管百姓死活,寫來入木三分。

又如失譯名的《雜譬喻經》卷下說一對新婚恩愛夫妻,妻子開甕取葡萄酒,見了倒映的人影,便怒斥丈夫藏嬌;丈夫也探頭看到男人的影子,反罵妻子無恥,兩人吵得不可開交,又找來梵志、比丘尼,都證實甕中有人,直到一位道人以大石破甕,葡萄酒流光了,才知空無一物。

明代浮白主人《笑林》將此酒中人改成鏡中人,故事說商人外出做買賣,妻子囑咐他買一把像新月般的梳子回來。商人辦完生意,依稀記起妻子交代的事,抬頭見到滿月,就買回一面鏡子。妻子照了鏡,罵說:「梳子不買,偏娶了妾!」母親來勸,也罵說:「有心花錢,怎麼娶個老婆子!」於是吵嚷告官,官差來拘提,見鏡慌說:「怎麼先來了捉我逾越限期的差爺?」等到審案,縣官見了也大怒:「夫妻失和,何必央求鄉宦講情!」

記載在大慧宗杲《宗門武庫》卷一的法演禪師開示禪法,說他禪法像是會偷東西的老賊。老賊帶著唯一的兒子到有錢人家練習做賊,故意把兒子鎖在櫃內,又弄出巨響,自己倒先跑了!兒子好費一番折騰,先學老鼠咬囓聲,又推石投井中等等,終於擺脫追兵,安全返家。老賊見他全身而退,開心的說:「你可以做賊了。」

明代劉元卿《應諧錄》照搬這則活潑的譬喻,還加上案語:「善教者,導而弗牽,開而弗達,使人繼其志可耳!」

《文心雕龍‧辨騷》說《楚辭》衣被詞人,無論才情高下,都能從中獲取益處,即使童蒙初學,也能拾取香草。《楚辭》像瑰麗的花園,而佛經猶如浩瀚無垠的海洋,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盡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