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日耳曼】每天回家吃晚飯

文與圖/皮爾斯夫人 |2010.11.25
680觀看次
字級

回家吃晚飯這件事,在我印象中,依然停留在求學時代,放學後狂奔回家,吃媽媽親手煮的美味晚餐。後來北上工作,下班後的晚餐,變成在宿舍或公司附近隨便找個自助餐店、小吃攤填飽肚子,回家吃晚餐這件事,慢慢變成遙遠且陌生的事情,一直到我來了德國,那幅家人們坐在一塊吃兒晚飯的畫面,終於又重新鮮活了起來。

外食代價高昂

絕大多數的德國人,喜歡回家吃晚飯,主要原因是德國物價高,許多人寧願在家用餐,也不輕易外食。在台北,一頓簡單的平價自助晚餐,約一百元台幣可以吃到很撐,但是在德國,隨便一份簡單晚餐:通常為一份主食(馬鈴薯或德式麵條)外加一份肉,就要花上六至八歐元(約新台幣二五八至三四四元不等),對三口之家而言備覺負擔沉重。

因此,早期傳統的德式家庭,家庭主婦必會料理三餐,而通常中餐是最豐富的一餐,先生跟孩子都會回家吃午餐,到了晚餐時間,反而吃得相當簡單,主要以冷食為主;如沙拉,德式香腸、起司、啤酒。

隨著現代化腳步,德國女人也跟男人一樣上起班來,每天三餐的生態,有了一些小變化,過往家庭主婦料理的豐富午餐,變成以方便的自製便當或硬麵包夾香腸肉片為主。也由於午餐過於簡單,晚餐的重要性便相對提升,吃晚飯,變成德國人和家人歡聚的最重要時光。

記得有一天我上完瑜伽課,時間約為晚上六時半,行經市中心,已是一片寂靜,街道上只有零星的人們,但經過住宅區時,卻看到家家戶戶都透出溫暖的燈光,窗戶內隱約看得到大夥圍坐在餐桌前,正享用著美味晚餐,這一幕家庭歡聚的景象,從此刻印在我的腦海裡。

晚餐也要計畫

一般說來,德國人做任何事都計畫周詳,此一民族性,也反映在煮晚飯這件事上。絕大多數家庭主婦,一周上一次超市,口袋裡總會有一張採買清單,至於她們超聰明的腦子裡,則清楚估量這個星期該買的食材是哪些?錢該花在哪些刀口上……?

換句話說,德國女人們對於「料理三餐」這件事,並沒有隨著女人穿起高跟鞋當起上班族,而有太大的改變。所以超級市場裡,常見一手抱著孩子,一肩背著剛採買十多公斤食材,雙臂強韌有力的德國女人。

一般德式家庭的晚餐菜色,以南德家庭來說,最常見的就是,德式刀削麵配上燉牛肉片,再配上輕爽的沙拉;或者是以洋蔥與酸奶酪作成的洋蔥糕餅,偶爾還可以來道可口營養的番茄義大利麵。

用愛煮一頓飯

在準備晚餐的過程中,全家人一起動手,媽媽在廚房料理食物,先生跟孩子就先將刀叉、盤子擺就定位,還有,餐桌上的燭光配角也一定不能少,等晚餐上桌,大夥各就各位享用晚餐,也分享一天中發生的點點滴滴。

每天與家人共享晚餐一小時,對許多工作忙碌的都會人來說,似乎很奢侈,但對於懂得經營家庭生活的德國人來說,這段看似很短的交流時光,卻讓父母親更了解孩子每一天的成長變化,也在一點一滴中,為他們的幸福銀行存款裡增添利息。

德式的回家吃晚餐,我算是受惠者之一。過去我不愛下廚,但當了老婆、媽媽之後,也開始變得像德國女人那樣,想要為家人的健康好好煮一頓飯。不久前我跟自己做了一個約定,那就是一個星期要學會一道新菜,這個愛的約定,一方面想為另一半準備愛心便當,另方面,也盼望我的孩子長大後,能跟我在求學時代時那樣,放學回家的路上,就滿心期待著媽媽香噴噴的飯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