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香】大明寺的桂花

潘纖雲 |2010.11.15
637觀看次
字級

疏淡晴好的秋天裡,去大明寺是極不錯的選擇。

遊人稀少,古寺、鐘樓、佛塔,在暖柔的秋風裡靜默佇立,帶著些許懷舊氣息。灰白的地面,在角落處,被僧人打掃後偶有帚枝的條條印跡,能讓人想到夜露風霜降下的蒼寒。我大清早來這裡,倒不是為了細賞名勝,只是很想感受一下那種清幽靜潔的意味。

聽著佛堂內的誦經聲聲,看三兩遊人在靈棲塔上眺揚州遠景,偶有鐘樓的鳴鐘悠揚地響起。鑑真紀念堂裡,東渡的鑒真,此時神情安然地端坐著,雙目失明,卻又似悲天憫人地打量眾生。並有穿了袈裟的佛學院小沙瀰夾了經書路過,眾人說著話,忽停下抬頭看樹,在秋陽下嗅到一種柔甜的氣息,那就是桂花深濃的馥香。

確實,大明寺此時最引人注目的,該是桂花了。此地的桂樹比別處高大粗壯,且多為金桂,都開了明黃肥碩的朵兒,香氣甜柔,幽香洶湧,滿心滿眼地讓人歡喜不盡。站在桂樹下仰視,簇簇細碎的花朵連在一起,絨球似地在風裡抖動,有微風吹過,便輕揚紛落,樹下青石板的縫隙裡,也都塞滿陳舊萎頓的桂花,想是昨夜風雨所致了。

眾多桂樹落下的桂花,在地上鋪了金黃的香毯,來往的遊人踩下去,軟綿的讓人憐惜。我很愛桂花的香味,想著新鮮桂花做成的桂花醬和桂花茶,舌尖便有了甜香的沁透。

忽想起琦君寫的《桂花雨》來,那種在樹下搖著繽紛花雨的暢意,讓我嚮往。

可看著人來人往的地方,是不適於搖桂花的,我知道了一個所在。

那就是平山堂下的西園,遊人常常到這兒看過第五泉,欣賞了乾隆的碑帖就折轉回了。而西園小山坡下的桂樹,開得濃烈繁茂,卻無人領會。

從平山堂經過,廳內的歐陽修,他依舊在遠視江南諸山,興味猶然「去年花勝今年紅,知與誰同?」他在回味這句嗎?有濃得化不開的桂香伴他,想來,他也算不得寂寞。

西園坡上的桂樹,不是很高,樹下有山石嶙峋層疊,踮起腳尖,能摘到低處一球球的花簇,都是極新鮮明豔的桂朵。可這樣細細的採摘,斷然是不能讓我盡興的。於是鋪了白塑膠布,用力搖動枝幹,桂花雨紛紛從高空簌落,布上很快就棲了燦黃的一層,肩上和髮絲也綴了碎瓣。面對桂花漫無邊際的甜香,覺得自已此時猶如孩童,那種滿足和適意被填得滿滿的。

直到兩臂搖酸,看得了這麼多桂花,定是吃不完了,便坐在石上歇著。看蜀崗周圍丘陵起伏,綠竹猗猗,坡下寬闊的碧潭內,水澈見底,紅魚遊嬉,船廳在水中孤泊,岸草枯黃,小軒內好些門窗已破舊,想著前些年這裡還人流如織,如今卻人跡罕至,只剩些秋草秋花慘澹地開著,飄飛的黃葉浮在水面,偶爾可以聽到遊魚跳躍的聲音,總算給這個幽寂的地方增加了幾許生機。

園內種花老伯從樹下走過,我略有些惶然而局促,老伯微笑讚許說這樣採桂花不錯,其實這裡遊人少來,桂花落在地裡很可惜。並教我,把桂花放竹匾內曬乾,喝茶時放幾朵沖入茶水內好喝得很,或用白糖漬成桂花釀,過年包湯圓老少都愛吃。我點點頭,能想到手捧瓷杯時,喝桂花茶的怡香爽口,或雪冬時節,全家圍桌吃熱騰騰桂花湯圓的甜香氣息。

回家後,把採得的大明寺桂花,按老伯教的方法做了兩瓶,又按照林清玄書中所說,用酸梅肉、桂花和蜂蜜拌好封存,十天後就可食用,愈陳愈香,我正好有剛從西湖鎮蜂場買的上好純蜜,做這個最好不過了。

做好了桂花蜜,置於冰箱,覺得把秋天的最後一絲芳香回憶也冷藏好,單等蕭條冬日來臨,讓桂花在茶水中猛地甦醒好像又還魂。再體會林清玄的感覺,坐在冬天的陽台上,喝桂花茶看遠山,恍若桂香穿越雲影而來,細品在口中的,是甜蜜中帶點酸楚,芬芳裡散放清雅的味道。

那種甜蜜含酸楚,芬芳散清雅的滋味,像極了我們人生一些難忘的日子,某個回首的剎那,不是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