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政 人生因運動而美好

張雅雯 |2010.11.13
1640觀看次
字級

許多人常形容運動員的職涯如電光石火般短暫,當奪牌的光芒褪去後,不見得能怡然自處,不過對「飛躍羚羊」紀政來說,從田徑場退休三十多年來,她才真正把運動融入生活中,不只自己樂在其中,也促使更多人身體力行,體會運動的好處。

選擇不一樣的路

「運動是我的生命價值,但我從來沒有把運動員當作職業。」紀政笑說,成為運動員是實現心中的一個願望,終生宣揚如何在生活中落實運動,才是她真正的職志。

紀政在孩提時期課業表現優秀,小時候的志願是當一名作家,初中時還以全班第三名畢業,當時的成績可以進入公立師範學校就讀,但她基於對體育無比狂熱的興趣,選擇了眾人想不到的道路││到台北私立學校念書,希望有機會多參加比賽。

她回憶道,有一次,高中地理老師為稱讚她在課堂的好表現,跟同學說:「大家要像紀同學一樣多念書,就可以上公立大學,不會去念那種體育學校。」沒想到這句話卻刺激了紀政,令她質疑老師:「為什麼要看不起體育?念體育就代表功課不好嗎?」因而發願將來一定要就讀體育相關科系,並在田徑場上創造好成績。

運動治好尿失禁

自田徑場上退休後的紀政,仍渾身充滿熱愛體育的細胞,即使在腿傷開刀後將球鞋高掛,生活依然與體育緊緊綁在一起,受邀從美國返台擔任田徑協會總幹事,提倡「國民體育運動」,推動路跑。

不過紀政實際上跑得不多,因從三十歲生下第二個女兒後,只要在路跑時稍一用力,就會使尿失禁的症狀益發嚴重。後來為了減肥,她每天在跑步機上慢跑二十分鐘、快走四十分鐘,結果不只甩掉肥肉,連尿失禁的困擾也不藥而癒。醫師朋友告訴她,這是因為健走等運動,幫助她縮小腹、提臀,加強了膀胱肌肉收縮。

紀政不因疾病感到害羞,反而很樂意「到處嚷嚷」,甚至擔任起國民健康局「預防尿失禁」代言人,四處分享自己透過健走帶來的好處,因她體認到,一定有很多婦女像她一樣,為產後尿失禁所苦,卻不知該求助或復健。

邀全民一起健走

紀政的運動觀念隨時代在改變,當世界衛生組織開始提倡「健走」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運動時,她也發現台灣的柏油路其實不適合跑步;加上現代人已不像她從小就習慣赤腳奔跑,身體素質普遍變差,所以自從擔任希望基金會董事長以後,她轉而推動健走成為新國民運動。

「走路每個人都會,只是沒有去行動,我要發掘出讓人樂於去走的動力!」紀政在希望基金會發行的刊物《百萬聚樂步》,不斷為文提倡。她指出,愈多人參與愈能提高運動興趣,因此在二○○六年,向行政院提出建議,取「11」近似雙腿的意象,訂定十一月十一日為「國定健走日」,為的就是讓國人了解運動的好處。

這也讓紀政與國際健走聯盟取得聯繫,該聯盟有二十三個會員國,每年固定辦理國際健走活動,比利時籍的卸任會長來台參加論壇後,邀請紀政帶隊參加比利時國際健走活動,二○○九年,台灣更受邀成為比利時健走主題國,紀政成為行銷台灣的健走大使,在營建署的經費支持下,邊走邊向他國推廣台灣的七大國家公園,今年則應邀成為義大利國際健走的主題國。

走出國行銷台灣

由紀政率領的健走團,因為頭上戴著印有國旗的竹葉斗笠,在國外立即受到矚目。紀政坦言,這個點子來自兒時記憶,「斗笠是台灣特有文化象徵,戴國旗斗笠出去,不用多說就知道代表台灣。」

紀政笑說,這主意早在一九七二年就用過了,那時她以會議代表身分出席德國慕尼黑奧運,面對台灣奧運會籍問題,紀政靈機一動,帶了兩百頂斗笠且印有R.O.C.的字樣,送禮給其他國家代表表示友好,結果與會代表均愛不釋手,有人至今仍把這頂斗笠當成家中裝飾。

從走出健康演變成走到國際,紀政說,均源自「愛體育」的初衷,也豐富了自己的生活,對她來說,能把體育和生活結合在一起,而且樂在其中,可說是最幸福的事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