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盲人,讀書的第一要素便是眼睛。但細究起來,讀書與眼睛的關係卻並非只如生產與工具那麼直觀和簡單。真正的讀書人或讀書的性情中人,或多或少都明白,讀書更重要的是還必須有一雙看不見的眼睛。那就是讀書者擁有的心靈的眼睛,或者說讀書人具備的靈氣和悟性。
有的人讀了一輩子的書,因為沒有這雙眼睛,充其量只是一架讀書的機器;有的人雖具備了這雙眼睛,卻無從意識或任其掩藏遮蔽,最多也只是一個讀書的過客。只有具備了這雙眼睛,你才能知道什麼書該讀,什麼書不該讀,什麼樣的書該怎樣讀;只有擁有了這雙眼睛,你才會明白什麼叫有字書,什麼叫無字書,什麼時候書才能愈讀愈薄;也只有瞪大了這雙眼睛,你才可真正領略什麼是讀書的香、甜、美,什麼是讀書的苦、辣、澀。
擁有了身體和心靈兩種眼睛的讀書人,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但離一個成功的讀書人或好的讀書人仍有距離。成功意義上的讀書人或好的讀書人,更須具備另一種能力:那就是善於發現和領悟第三種眼睛──文字中眼睛的能力。這第三種眼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漢字與其他文字相比,其最大的魅力就是視覺藝術和文字藝術之間搭起了橋梁,文字其實就是一雙雙張望的眼睛,通過這些張望的眼睛,我們完成了對各類藝術由視覺而內化的審美過程。
第二,具體文章中那些有文字承載的思想、學問、意境和審美,一定意義上也是一雙雙睜著的眼睛,當我們在閱讀、接受、理解它們的同時,它們反過來也對閱讀者進行著甄別、檢驗和拷問。所以文章也好,文字也好,永遠是醒著的。
讀書的過程,是生命張開的過程,是感觀充分觸摸和延展的過程,也是滋養生命時保持敏銳和鮮活的過程。而這種張開、觸摸和延展,這種敏銳和鮮活,很大程度上依賴或決定於身體、心靈、文字三種眼睛的融化和互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只有實現了這三種眼睛的融化和互動,讀書方可稱得上進入了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