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用餐 兒童少肥胖

張雅雯 |2010.09.24
1265觀看次
字級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兒童肥胖,父母有責!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昨天公布電訪調查,出乎意料的是外賣便當、西式速食等飲食選擇,與肥胖發生率無關,「父母有無陪伴孩子吃飯」才是兒童體重的差異點。

研究發現BMI值過高的兒童中,高達三成七無法每天跟父母一起吃飯,缺人幫助選擇營養且均衡的菜色。

這項「台灣兒童及青少年飲食習慣與肥胖關聯調查」在八月底進行,隨機抽樣有六至十五歲學童的家庭,總共有六百一十六個有效樣本。北醫保健營養系教授謝明哲表示,原本以為常常吃速食、吃零食的學童,肥胖發生率會明顯偏高,但調查結果並沒有明顯差異,可見吃什麼食物未必是關鍵,而是吃的頻率與數量。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黃士懿表示,兒童與青少年若沒有父母從旁指導,多半選擇合乎自己口味的食物,因此容易以汽水、泡麵等感官刺激重的食物當主食,導致飲食失衡,調查比較了BMI值過高與正常的學童與父母共同用餐頻率,發現過胖這組有三成七學童無法每天與家長至少共吃一餐的情形,較正常組的二成四來得高。

除了父母陪伴用餐的頻率會影響孩子肥胖程度,調查也發現,近九成父母不清楚學童每日應攝取多少熱量,即使回答清楚者,其中過半父母的答案是錯誤的,可能受到瘦身廣告影響,認為學童只需要一千大卡就足夠,謝明哲表示,尤其十至十二歲正在發育期的學童,即使生活活動強度較低者,每日也應攝取近兩千大卡熱量,較成人稍微高一點。

謝明哲呼籲,學童除了要攝取足夠熱量,父母更應協助選擇有均衡營養素的食材,否則像含糖飲料,熱量來源都是糖分,這種空熱量無法提供對身體有幫助的營養,長期多喝,不胖也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