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添新意 文化創商機

郭士榛  |2010.08.22
6296觀看次
字級

霹靂英雄交響音樂會

二○一○年二月二十日在高雄衛武營,一場與眾不同的音樂會,吸引著觀眾的目光,以霹靂布袋戲英雄配樂交響組曲、主題曲、Cosplay舞蹈音樂劇等多重元素,結合最霹靂的視覺設計,大尺寸螢幕播放劇集精采片段,角色圖騰設計大型投影,加上光影交錯的燈光煙火特效,演出一場震撼人心的霹靂交響音樂會,不論是角色扮演者、演奏者,或是觀眾,都留下難忘的體驗。

這場音樂會的設計,是以戲劇性的「起」、「承」、「轉」、「合」,演繹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人性魔性的權勢爭鬥、出世先天的神性靈識等。節目精選霹靂布袋戲各個不同時期中,最具代表性的劇集系列主題曲、重要人物配樂,及各種不同的情境配樂,以主題樂章方式編排演出,並由大編制的中西交響樂團、現代搖滾、電子合成音樂做現場演奏,並有歌手荒山亮、阿輪、西卿、蔡佳瑩等輪番獻唱布袋戲的經典歌曲,舞台上,展現著戲中的虛幻和真實,張力與衝擊,及人物間互動的情義,交織出很魔幻的霹靂武俠交響詩篇。

整場音樂會由舞者和武術人,扮演故事中的主角造型,並展現劇情中人偶式武打動作,以舞蹈結合武術,透過人與偶、虛實間的互應相契,在數位聲光多媒體設計與超越時空、幻化多變的樂聲中,全場觀眾都被帶入霹靂布袋戲的掌中天地。

這場獨特精采的交響音樂會,讓布袋迷及觀眾都念念不忘,經常心繫何時還會再有這樣精采演出,北、中、南的觀眾也都引頸期盼。

文/郭士榛

圖/霹靂國際多媒體提供

「霹靂國際」的董事長黃強華、總經理黃文擇,最近在忙什麼?霹靂「國際市場部」經理的黃文姬說:「他們忙著和工研院合作拍攝霹靂的3D電影。」,以前和「國網中心」進行的實驗拍攝,並非高畫質呈現,未來和工研院合作,不但實景拍攝,更要求高畫質,可以讓觀眾欣賞時感受不一樣的視覺效果。黃文姬表示,「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出產的「霹靂布袋戲」不斷跟隨時代潮流,增加新創意,3D電影的拍製,又將跨出「霹靂布袋戲」的新紀元。

保留傳統要素

添加新手法

很多人常討論霹靂究竟屬不屬於傳統文化類?黃文姬表示,霹靂是由傳統布袋戲起家,卻不默守成規,保留布袋戲要素,再添加新的表現手法,完全走出傳統布袋戲表演形式,所以黃文姬認為,霹靂是文化的,但絕非傳統,如今更創新表演類型。霹靂放棄了一部分傳統,為的是創造商業性與走入市場。

黃文姬說:「要堅持傳統,就是小眾;要商業成功,就要進入商業體制,要掌握行銷通路,了解市場特性。」霹靂前十七年,並沒有文化創意產業的觀念,那時,黃強華只是想讓事業更蓬勃發展,他所做的「不過就是比別人早了一步」。回溯黃強華、黃文擇父親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時代,黃家父子發現新的市場,找到一個平台,一個溝通介面,然後善用了這個平台個性,發展了適應產品。

霹靂的產品在市場可以站住腳,除了保留傳統基本要素,讓年輕人很快與過去聯繫起來,形塑「新認同」;更重要是改革與創新,大膽嘗試,選用年輕人熟悉媒介,直接傳達給消費者。

霹靂布袋戲

人物說外國話

黃文姬表示,霹靂最重要的是有「產業化」概念,就是「要進入商業機制裡」。黃文姬說:「霹靂現在每年產值超過十五億。」主要來自四方面:錄影租售收入,虎尾片廠每月必須生產八支錄影帶,供應全省經銷商,這部分收入仍占霹靂集團主要產值,約達二分之一;衛星頻道收入,就是系統節目費及廣告收入;周邊開發產品收入,及海外授權收入。

黃文姬指出,每一種商品有其通路與市場特性,任何一項產品「最好都交給市場夠大的通路系統」,如同霹靂現在找到統一和全家的通路,便可很快進入商業機制。她說,霹靂現在主攻的是海外市場,要國際化就必須打入國際通路,「不是錢進來,而是通路進來。」霹靂產業化的啟示不是販賣傳統本身,而是「利用」傳統,創造了新類型。

霹靂獲得外國經紀商青睞,願意出資買下版權,經紀人究竟看見什麼樣的產品魅力呢?黃文姬指出,當霹靂尋求拓展海外市場,錄影帶行銷至中國、韓國、日本以及美國市場時,霹靂放棄了相當自豪的「八音才子」黃文擇的口白,可以想像素還真滿嘴日語的情形,因此韓語版、日本版、華語版乃至英語版,配音交由當地版權代理商全權處理。

與海外接洽版權的黃文姬表示,即使劇本,不論「霹靂王朝」、「霹靂狂刀」系列,霹靂都同意版權代理商做適度裁剪、改寫,為了融入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化思考模式,改寫是必要的。

文化創意人

捨得修改創意

現在政府目前大力推展文化創意產業,黃文姬表示,今年文創具體法令落實,身為業者深覺高興,而文創其實是很有價值的產業,也需要有「創投」,當「創意加資金」後,還需要有跟商業市場連結的管道及行銷觀念,而台灣最缺乏的是通路。黃文姬說,要企業投下資金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眼下需要更多熟悉市場與創意部門的行銷人才;而文化創意人要捨得修改創意,在保有文化意涵的元素中,找出有商機,有價值的創意,才是文化創意產業。

「霹靂布袋戲」多年來,一向自給自足,極少接受政府文化藝術類補助,黃文姬說:「霹靂一開始就是做商業,從市場考量出發,市場在哪裡就往哪裡。文化創意產業是新名詞,以前哪有這名詞,我們就是做商業,就是公司經營。」因此,黃文姬很不贊成,「處處都想靠政府補助」,「因為依賴成習慣,有一天政府無法再挹注時,就會怨天尤人,責怪政府。」黃文姬認為,任何的輔導、補助或扶植,都只能做到有限的層面,藝術人或團體在得到資源後,因借力使力,發展出自己的能量,才是發展文創真正的走向。

就如同霹靂靠傳統起家,卻改變了傳統,創了布袋戲化身電視、電影、書籍、玩偶、偶像形象的多邊產值。霹靂不但在國內曖曖含光地發散著另一種光芒。甚至揚名國際,成為傳統文化領域中,成功發展文創的佼佼者。


四代薪傳 求新求變

背著戲箱四處演布袋戲的已逝國寶藝師黃海岱,五、六十年代,他就懂得變化戲偶,在偶身上裝置「天地筒」,讓掌中偶動作靈活,表演起來更好看。這種求新求變的做風,似乎成為黃氏家族特色。

回溯霹靂的前身││黃強華、黃文擇兄弟的父親黃俊雄,民國五十九年於台視首播《雲州大儒俠》,社會文化風氣已經與光復前黃俊雄的父親黃海岱叱吒藝壇時不同,早年布袋戲搬演忠孝節義故事,可是社會結構改變,人心改變,「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武林衝突、愛恨仇殺成為吸引觀眾的主題。

電視布袋戲時代,黃俊雄放棄傳統配樂與戲偶造型,採用中外雜燴的配樂,加入各種音效,放大戲偶,創造令人印象的角色人物史艷文與藏鏡人。到了黃強華時代,科技更進步,戲偶語言更不仰賴操偶,而大量地依賴影像技術,偶的表演風格再變,成了習慣接收圖像語言的新一代觀眾願意接納的新傳統。

黃強華時代忠奸二分的江湖戲碼走入歷史,故事主軸不再是武功高下,而是謀略布局的對決。「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的素還真,擅長的就是謀略,而黑白郎君一出場高喊「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冷酷孤傲的狂態,也很順應「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思想觀念裡長大的新一代觀眾。

一九八五年黃強華、黃文擇兄弟以「霹靂」之名全力主攻錄影帶市場。同時第六部霹靂系列《霹靂金光》創造了素還真這個人物,完全取代了史艷文光芒,黃強華一手兼任編劇、導演,全力發展劇情,吸住了錄影帶觀眾,錄影帶通路全面打通,為事業扎下穩厚基石。

一九九五年有線電視開放初期,霹靂砸錢買下衛星頻道,成立有線台,重新播映過去十年霹靂系列,並藉由媒體力量全力拓展企業形象,霹靂月刊、網站、木偶後援會都是這時成立,異業結盟也在這時試探腳步,與媒體合作政治人物vs.布袋戲偶像票選、徵文比賽,在皇冠小劇場、國家劇院演出等等,都提升霹靂企業形象。霹靂錄影帶打下基礎後,黃強華進一步想開發布袋戲電影,獨資砸下三億拍攝《聖石傳說》,一步步試探電影市場。 

《小檔案》

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以布袋戲為出發點,跨足各個娛樂消費領域,其藝術文化成就及娛樂商業價值,使「霹靂」成為台灣本土文化翹楚。一連串策略或活動專案合作,幫助合作夥伴有效發揮行銷預算的效益產能,強化品牌定位與訴求,創造銷售佳績,提升品牌附加價值。霹靂布袋戲的演出,不但傳承傳統戲劇精髓,並不斷研發及創新,成功將傳統技藝與現代文化融合一體,帶動本土藝術新生命的另一股風潮。

黃強華:黃家第四代掌門人黃強華,民國四十四年生,為公司經營者及霹靂總編劇,被戲迷尊為「十車書」,編劇作品慣以鏡頭思考畫面構成,造就出強烈而奇麗的視覺風格。至今二十多年,創造一千多集精采絕倫的劇本。

黃文擇:霹靂國際總經理。民國四十五年出生,譽有「八音才子」美譽,擔綱布袋戲口白演出,霹靂系列超過一千兩百位角色的口白,全由他一人詮釋。身為霹靂布袋戲的靈魂人物,與兄黃強華同心協力,矢志將布袋戲傳統技藝再創風華,並把台灣文化推展到全世界。

黃文姬:民國五十七年生,「士林高商」綜合商業、輔仁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在台灣衛星與有線電視蓬勃發展之際,首先進入了地方系統台工作,一九九六年被聘請進入『霹靂衛星電視台』擔任企畫及節目部門經理,一九九九年因電影《聖石傳說》轉任海外事業部至今,負責霹靂布袋戲的海外行銷,及霹靂周邊商品的直營通路與商品開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