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活飲食觀】掀開「鈣」探真相

黃建勳 |2010.08.20
1229觀看次
字級

日前有一則報導指出,巿售豆漿的鈣質不如牛奶,讓很多喝奶便腹瀉或過敏的人憂心忡忡。

其實相同重量的黃豆或黑豆,鈣質含量大約是鮮奶的兩倍,只是取少量豆子作成豆漿,尤其在成本考量加了不少水後,鈣含量自然被稀釋不少。

說起豆漿的原料│黃豆,它其實有「菜園裡的肉」之美喻。因為根據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的資料,相同重量的黃豆,鐵與鈣的含量都在豬排的五倍以上,其所含蛋白質的比例,大約也是豬肉或牛肉的兩倍。

此外,科學已證實,黃豆蛋白是肝、腎功能不佳患者的優先選擇,還可減少罹患乳癌風險,也能下降乳癌患者的復發及死亡率。尤其和肉類與乳製品相比,它不含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沒有抗生素與荷爾蒙殘留的問題,更不會有致癌的疑慮。

儘管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所有牛奶的營養都可以在其他植物中找到。仍有不少人為了補充鈣質而選擇喝奶。其實提起高鈣食物,許多植物的鈣含量遠遠高於牛奶。例如,黑芝麻的鈣含量比鮮奶高十五倍,海帶與養生麥粉比牛奶高八倍,香椿、芥藍菜、紅莧菜等也比牛奶高二至五倍。而且,植物來源的鈣質,已證實大多有和牛奶相同或更好的吸收率。

至於多喝奶是否真能保健骨骼,隨著更多醫學文獻的研究結果,已經成為一個更普遍存在的飲食迷思了。

哈佛大學的研究證實:喝牛奶愈多的國家,髖關節骨折率也愈高。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回顧近十年全世界五十八個大規模的研究結果,也發現缺乏證據支持牛奶或乳製品,對兒童或青少年的骨骼有任何益處。這是因為動物性蛋白質(包括奶類)讓血液酸化,因而促使鈣質由骨骼游離進入血液,再由尿液流失,所以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愈多的國家,骨質疏鬆反而更嚴重。

相反的,研究顯示,只要每天吃超過五十公克的豆腐,髖關節骨折的風險就可以下降百分之三十六。

事實上科學家已經發現鈣質攝取量並非骨質疏鬆症的關鍵。一項集結三十三個國家共八十七個研究的結果指出,動物與植物蛋白攝取的比例才是決定骨質的關鍵。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公布的調查顯示,飲食中動植物蛋白攝取比例最高的族群,骨折機率是最低族群的三點七倍,骨質流失速度則是四倍。

此外,每天只要減少一半動物蛋白的攝取,並多吃含鉀的蔬果,就能大大降低鈣的流失,結果可減少每天一半的鈣質攝取量。

總之,植物性飲食富含鈣、鉀、鎂及維生素A、C,才是全方位強固骨本的最佳飲食。

(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暨安寧病房主任 黃建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