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捐代印積功德 減少資源浪費

Roy(台北市/社工) |2010.05.06
1151觀看次
字級

國人的宗教信仰以民間宗教與佛教居多,積功德的善行中,有一種是助印佛書,路上無論是公共電話亭、捷運公車火車站,甚至一些店家,都有大量免費的佛書供人取閱。對照台灣出版產業產值低落,購書風氣普遍不盛來說,台灣民間助印佛書的「事業」,不可謂不大。

助印佛書原本是好事,然而近年來卻有一個畸形現象,助印者多而取閱者少,不少助印佛書出印刷廠後,不是被送到民間分贈,而是直接送往焚化爐,這對樹木愈來愈少,紙張價格節節上漲的當前世界來說,毋寧是非常不環保,且又無法達到遍傳佛法的「善行」。

取閱免費佛書的人減,箇中原因值得探討,可能是佛書文字過於古雅,內容對現代人來說顯得艱澀,也可能是發行鋪書方式隨便(堆在公共空間的某個角落,沒有建立發行鋪書管道),陳列擺放混亂,讓人提不起興趣等。

我認為,有意助印佛書者,不如向出版社選購,台灣某些出版社致力於出版佛教典籍,書籍則可捐贈給圖書館,或非營利組織當作義賣商品,及訂閱相關報刊給監獄或圖書館,不但可減少資源浪費,還可幫助辛苦經營的出版業者,也能滿足做善事的心意,是一舉數得。

此外,佛教界領袖或許可共同出面,鼓勵民眾轉換助印佛書的觀念,以捐、購代替助印。

再不然,效法陳樹菊的作法,把錢捐給需要幫助的人,社會上有很多經濟弱勢,及遭意外而落入經濟危機的高風險家庭,幫助這些人的社福團體,多半缺乏物資人力和經費,若能把助印佛書的善款,轉捐給需要幫助的人,行善的愛將不會被浪費。

Roy(台北市/社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